合作交流-歌舞乐展演

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精彩谢幕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3-12-07

民族艺术大美临沧尽展璀璨华彩
——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精彩谢幕

    相聚民族艺术盛会,欢度精彩演出时光,兄弟民族携歌舞,同谱团结新华章。12月6日晚,临沧市民广场微电影院欢歌伴笑语,盛装迎嘉宾。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闭幕式颁奖晚会,在大美临沧精彩谢幕。

    5天时间,分别举办了1场开幕式晚会,1场闭幕式颁奖晚会,以及3场展演比赛。全省16个州市和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云南民族村组成的17支代表队,共计22个民族1000余名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将65个根植民间、风情浓郁、原生原味的民族民间歌舞乐节目,通过3场集中展示,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民族民间文化视听盛宴。
    展演组委会主任、省文化厅厅长黄峻,展演组委会主任、省民委主任赵立雄,展演组委会执行主任、省文化厅副厅长熊正益,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产业建设协调督导组组长刀文彩,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张中义,市委常委、临翔区委书记尚东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菊,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杨增明,市政协副主席曾廷菊等领导出席闭幕式晚会。
    赵立雄主任致闭幕词,他称赞本届展演是一次传承经典、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盛会,是一次相互交流、共叙友谊的民族团结盛会,是一次践行宗旨、服务大众的群众共享盛会,并对展演举办得成功精彩表示祝贺。
黄峻厅长宣布获奖名单。
    经过专家评委紧张认真的评选,本次展演的各个奖项一一揭晓,共产生13个金奖,21个银奖,31个铜奖,8支代表队荣获传承奖,7个代表队荣获组织奖。
    对优秀节目评选传承奖,是上届展演活动首次设置,旨在表彰那些有传承人参演,节目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并在加工过程中较好地保留了原生精粹,同时,又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节目。
    临沧代表队的彝族声乐《白露花开》、大理代表队的白族声乐《商够阿百刷》、西双版纳代表队的布朗族声乐《宰目》、怒江代表队的白族声乐《开益》、临沧代表队的傣族舞蹈《马鹿舞》、大理代表队的彝族舞蹈《“琴”歌》、昆明代表队的苗族舞蹈《赶花山》、迪庆代表队的藏族舞蹈《奔子栏锅庄》、红河代表队的彝族舞蹈《海菜腔 烟盒舞》、临沧代表队的傣族舞蹈《宏仲嘎光》、昆明代表队的彝族器乐《尼迷库》、文山代表队的彝族器乐《倮鼓纪》、保山代表队的布朗族器乐《布朗欢歌》13个节目获展演金奖。

 在双江的演出

 和观众的互动

 

西双版纳代表队《宰目》

 

普米族器乐《四弦》

    文山代表队的彝族声乐《倮寨飞歌》、丽江代表队的纳西族舞蹈《阿卡巴啦》、楚雄代表队的彝族舞蹈《十二母兽之祭》、西双版纳代表队的傣族舞蹈《鼓韵》、迪庆代表队的傈僳族器乐《瓦器器》、民族村代表队的德昂族器乐《木叶琴》、怒江代表队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器乐《怒江各民族器乐合奏》、民族村代表队的景颇族器乐《包谷熟了》8个节目获展演传承奖。
    临沧、昆明、红河、玉溪、楚雄、丽江、大理7个代表队获组织奖。
    颁奖仪式后,从此次展演中精选的21个节目组成的《古韵流芳》晚会,让观众们再一次回味和感受了展演中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这场文化盛会,展演期间,主办方将3场优秀节目送到基层,活跃群众文化生活。12月3日,由红河、曲靖、玉溪、版纳、云南民族村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在临翔区广场,为市民们进行了精彩的演出。12月4日、5日,由昭通、昆明、迪庆、普洱、怒江、文山,以及由临沧、楚雄、保山、德宏、大理、丽江组成的两个演出小组,分别奔赴数十公里外的云县和双江县的乡镇广场,为基层广大群众送去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演员们精彩的演出,使三地的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看着这些从田间地头走来的农民演员,皮肤黝黑,脸膛红亮,穿着简朴的民族服装,挥舞着粗糙的大手,弹唱着有些熟悉的乐器,基层观众感到特别亲切,老人孩子笑得嘴都合不上了。

    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特点,就是它的真实性、朴实性和传承性。这些散发着青草和泥土味的歌曲、器乐和舞蹈,都是来自田间地头的非遗传承人,以及他们带来的获国家级、省级、州(市)级的非遗保护项目改编的歌曲、舞蹈、器乐。据统计,有123位国家、省、州(市)、县级非遗传承人,参与了40个节目的演出。65个展演节目,全部来自民间,以民族民间传统歌舞乐为元素,经过整理、提炼、加工而成,其中有51个节目,是国家、省、州(市)、县级非遗保护项目。如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马鹿舞》改编的舞蹈,把非遗传承人尚赛丙带徒传授技艺的过程以艺术形式搬上了舞台,观众们直观地感受和欣赏到马鹿舞传承的魅力。

 傣族《马鹿舞》

    观看展演的过程,就像走进民族艺术瑰宝的百花园,这边民族民俗风情和服饰让你眼花缭乱,那边民族歌舞和器乐让你赞不绝口。彝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纳西族……让你数也数不过来。象脚鼓、木鼓、葫芦笙、树叶、三弦……多得你叫也叫不出名字。哭嫁、丧葬、祈雨、敬神、插秧、赶摆、欢庆、祝福、情恋,这些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场景,以原生艺术的形式走进观众的视野,格外引人注目。怒江的《怒江各民族器乐合奏》,6人小组里,就有4位国家级、省级、州级传承人,来自普米族、傈僳族、独龙族、怒族4个民族,弹奏了树叶、口弦、四弦琴、啫啫哩、达比亚、起本、吉吱7种乐器。阿龙骄傲地说,这些乐器都是他们自己制作的,这把吉吱,他用了10天做成。

 彝族声乐《倮寨歌飞 》

    这些深藏于民间的原生态歌舞器乐,得益于众多传承人多年坚持不懈的收集、整理、传承,得益于众多民间艺人的学习、展示、传播,更得益于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保护、发展、弘扬。演员当中,有上至70岁的老者,有刚入学堂的儿童,有年轻的母亲,有羞涩的小伙。当文山董干镇城寨村的国家级传承人陆孝忠带着村里的妇女孩子走上舞台,演唱了云南唯一一支彝族支系白倮人的民族歌曲《倮寨飞歌》时,女孩们稚嫩的歌声引来全场的赞叹。楚雄州大姚县桂花村的农民女歌手杞章芬,是该县传承人,为了参加展演,带着有病的幼子和妈妈一起来到临沧,走台间隙,抽空给孩子喂奶的情景让人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敬佩。

    每晚,在微电影剧院左前方的观众席,都留有几排空位,这是主办方特别为一群观摩团成员准备的。他们来自桂林、宣威,都是专程组团到临沧观看歌舞乐展演的嘉宾。早在展演筹备期间,得到消息的广西等地的民间歌舞研究专家、文化工作者就对活动十分关注,希望有机会能够一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云南的民族民间艺术魅力。经过与云南省非遗中心的积极联系,他们分别从各地赶赴临沧,直接参与了这场文化盛会,欣赏到难得一见的民族民间艺术大荟萃,连连赞叹“不枉此行,太值得来一趟了!” 上海团的8位游客,则是正在临沧旅游,听说之后特意改变了行程,专门留下来观摩了一场,他们最大的感受是“云南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如此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看不完也看不够啊!”

    本届展演是一次传承经典、弘扬魅力、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盛会。展演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所有参演的歌、舞、乐节目全部来源于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风情浓郁,民间气息浓厚,镌刻着沧桑深厚的民族记忆,流淌着一脉相承的民族血液,既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荟萃及传承保护成果的重要展示,又是繁荣发展我省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祝愿一支支民族民间艺术之花在七彩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盛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文章:王  涓(云南省文化厅办公室)
图片:肖依群 马秀娟(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