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歌舞乐展演

探索民族民间舞蹈与舞台展示相结合的成功之路——看彝族舞蹈《阿克里》和傈僳族舞蹈《阿尺木刮》有感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1-07-07

    看了这两个舞蹈节目,我很感动,特别是看现场演出,把我看得汗毛都竖起来了,很激动,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打歌”很纯,很美,很纯朴,“阿尺木刮”韵律独特,舞台展示有气势,风格性很强,有层次感,两个节目都彰显出了民间舞蹈的非凡魅力,它们分别荣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和全省歌、舞、乐展演的金奖,当之无愧!
    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纯粹的民间风格
    有位艺术大师说过一句话:艺术中最不朽的是风格。我认为民间舞蹈的风格更为重要,舞蹈风格是靠韵律来体现。当然,还包括它的音乐、服饰、表现形式、地域特色和审美取向。
    这两个节目的编导,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对我们优秀宝贵的文化遗产存有一种敬畏之心和强烈的保护意识,对我们老祖先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舞蹈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间风格,没有轻易地去动它、去改变它或异化它,因为这些独特的舞蹈韵律动作和节拍是我们现在想象不出来、编导不出来的,“打歌”里双臂随身甩动,蹬腿转腿、跺脚转身、拍手等等动作,那么古朴,那么优美,那么协调,那么有韵味!“阿尺木刮”里点头送脖的动作那么独特,韵律那么漂亮,模拟羊群的甩动羊角、转身跳跃等动作那么生动、形象,那么鲜活,乡土气息那么浓郁。还有载歌载舞、自娱自乐的表现形式等等,我们的编导编得出来吗?音乐家作得出来吗?服装设计师设计得出来吗?所以,我们没有任何权力去破坏它,只能老老实实,原汁原味,纯之又纯地把它们继承和保留下来,并呈现在舞台上。这两个节目,由于风格的纯朴,韵律的独特,它的民族属性也就很鲜明,“打歌”一看就是大理巍山的彝族,而不是红河的、楚雄的;“阿尺木刮”一看就是迪庆的傈僳族,而不是保山的,红河的。民间艺术风格与演员的表演也有很大关系,“打歌”、“阿尺木刮”的演员表演非常质朴、自然、亲切,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民族情感的表达,真实感人,他们是用心在跳,用生命在舞。有些东西专业演员可以模仿动作,但韵味、情感却是表达不出来、感觉不出来的。我参加了云南首届新农村文艺会演的评委工作,那些农民演员的真实情感,深深打动了我,我曾经说过,看了业余的,就不想再看专业的,有的创作节目脱离生活的“根”,胡编乱造,严重脱离民族的“源”;有的专业演员在舞台上挤眉弄眼、矫揉造作,使人看得肉麻。我们在舞台上展演的时候,要坚持用当地自己的民族民间演员和艺人,像这两个节目一样,使之风格更为纯粹。
    现在,我们有很多节目,看不出它的民族属性,不知道是哪个民族,有的编导就这样,只要动作好看,管它什么民族都争来为我所用,结果搞得不伦不类。比较典型的蒙族舞蹈表现摔跤手的动作,就是比较粗犷的晃肩行走的动作,现在藏族,彝族,傈僳族,佤族,景颇族等男性舞蹈中都出现过,只有温柔的傣族没用了。我认为这是一种对民族民间舞蹈不尊重、不负责的做法,我们一定要像这两个舞蹈一样,回归到民族风格、民族属性更为纯粹的高度上来,才能展现出我们各民族民间舞蹈非凡的艺术魅力。
    二、适度的艺术加工或巧妙的艺术处理
    这两个舞蹈在从广场走向剧场,从田野走向舞台,从民间走入殿堂的过程中,编导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就是在保留纯粹的民间风格的基础上,应用了一些艺术手段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比如,在舞台调度、队形变化、画面构图方面,“阿尺木刮”开场的画面就设计得很漂亮,在舞台右下角的坡形平台上,层层叠叠站着一群女演员,定点演唱,舞台上女演员们从各个位置边走边舞,陆续上场,然后分别到散状的几个点定点舞蹈,紧接着男演员又在这个舞蹈画面中流动着穿梭出场,舞台上显得很丰满,又很有层次感,山坡上有人唱歌,平地上有人舞蹈的傈僳人生活场景,舞蹈一开场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抓住了观众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在艺术处理中,最大的一点就是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艺术”。这两个舞蹈,在画面的动与静,节奏的快与慢,情绪的收与放,动作的强与弱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对比和比较,进行了巧妙的处理。最后的处理,坡台上又原地舞起来,满台都在动,有较强的艺术冲击力,开场与结束相呼应。还比如,“打歌”中,演员在欢快喜悦的舞蹈中,从各个角度逐步集中到舞台中央,形成一堆园形,双手相互搭肩,缓缓蹲下,静止画面,定格停顿,然后一个女演员从她们中间慢慢站起来,轻轻唱起了优美动听的巍山民歌,抒发着内心的情感,其它演员随着她一齐歌唱,这样的处理,紧接着,出现一段节奏强烈,动作奔放热烈、充满激情的打歌,真是舒服极了,美极了,把这个舞蹈推向高潮结束!
    “阿尺木刮”的艺术处理和对比性也很突出,开场时坡台上的静,舞台上的动就是鲜明的对比,然后在整个舞蹈中有轻重缓解的对比。同样的舞蹈动作,同样的音乐旋律,不一样的艺术处理,其中有两段印象比较深刻,一段是轻声的伴唱,轻柔的舞蹈;一段是音乐速度放慢,舞蹈幅度加大,体态从直身变为躺身,进一步强化了该舞蹈的动律特征和风格特色,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满足观众的审美愉悦。
在运用一些艺术手段和艺术处理中,不管怎样变化,编导始终把握住万变不离其宗,它的风格没有变,动作没有变,韵律没有变,音乐旋律没有变,并从头到尾贯穿始终,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编导要付出许多心血和聪明才智,同时也能体现出一个编导的艺术功力和民族文化底蕴。
    三、令人振奋的民族精神实质
    民间舞蹈的自娱性,是其精神本质所在。人们通过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来宣泄情绪,表达情感,相互交流,传承文化,展现生活。从中就体现了这个民族的品质,精神实质,感情力量,所以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两个舞蹈,让本土的民族演员在舞台上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抒发自己的民族情感,展示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演员本身就有一种自豪感,他们传达给观众的除了审美愉悦外,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实质!成功的民族舞蹈,可以让观众引起很多联想,会想到这些居住在高寒山区的民族群众,无论生活多么贫困、多么艰辛,他们都能积极面对,都能乐观向上,都能和谐相处,团结奋进。他们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想往与追求,他们拥有自己民族的精神财富,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自己的民族文化,充分享受自己的精神生活,体现出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实质。
    最后希望在座的编导 ,能从中受到启发,在第七届歌舞乐展演中,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展示你们的艺术才华,编排出更多更好的民间舞蹈,取得好成绩。

文章:刘太平(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