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9点30分,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第二期)开幕式隆重举行。开幕式上,舞蹈学院院长朱红教授、副院长徐梅副教授分别发表了讲话,指出此次活动的重要性以及“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景,并对远到而来的二位“非遗传承人”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参加此次开幕式并参与学习的有舞蹈学院研究生、编导系、艺术教育系以及来自中国舞蹈家协会南方舞蹈学校的6名小同学。讲话中,朱红院长特别强调,要学好民族舞蹈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内涵,并非简单的模仿动作,要带着思考、带着研究的目光去学习。
此次邀请到的两位“非遗传承人”分别是:施万恒,男,61岁,彝族,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龙朋镇桃园村农民,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此次主要教授彝族烟盒舞及“尼苏支系四大腔”中的“海菜腔”。李碧清,男,43岁,傈僳族,来自傈僳族舞蹈《阿尺木刮》的故乡,香格里拉维西县叶枝镇,2010年被列为云南省第四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此次主要教授傈僳族舞蹈《阿尺木刮》、《羊情舞》。
他们的到来给同学们带来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音乐素材以及地方风情。此次“传承人进课堂”活动为学院新开设的‘中国民间舞蹈教育与传承’本科专业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为今后要建立的‘少数民族舞蹈资源数据库’写下宝贵的一笔;为今后实行的传承三步走(走出去、请进来、返回去)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艺人老师激情洋溢的致词后,伴着悠扬的四弦琴声,“非遗进课堂”课程正式开始,学生与老师将共度一周的学习生活。课上,师生面对面接触,学唱传统歌曲,学跳民间舞蹈,提问民族文化知识的有关问题;课下,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方便大家加深相互了解。
文章:保奕帆(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