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非遗“五进”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云南培训班开班

日期:2016-10-13

        10月12日,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四期、第五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云南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云南“建水紫陶”和“剑川木雕”的104名学员,将在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楼世洲、浙江省非遗处处长胡雁、云南省非遗处副处长董艳玲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文化创意与传播党总支书记杨竞红主持会议。

        楼世洲副校长首先对远道而来的领导以及学员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我校在前三期培训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云南培训班对于师大而言,既是信任又是挑战,我校将重视两地差异,在交融中创新。

        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胡雁对我校前三期的非遗传承人培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浙江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力量,为全省各单位做好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我省非遗传承人培训工作带来了美誉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云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董艳玲对浙江省文化厅和我校承担云南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她指出,本次培训班是针对云南省现存非遗情况的订单式教学,希望学员们在一个月的学习中能够做到: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珍惜机会、遵守纪律、学以致用、收到成效。

        杨竞红书记对在交通等不可抗力因素下仍以饱满的热情、优良的纪律作风迎接培训任务的学员表达了高度的赞扬。她表示,培训团队将尽心尽力做好教学、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并期待学员们在结业作品展上的优秀表现。

        本次培训邀请了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及创意设计专业人员为学员授课。培训以集中授课与小组研讨相结合,名家讲座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作品导向与成果检验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培训课程设置,提高传承人群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传承水平。


供稿:浙江师范大学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