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非遗“五进”

云南省第二期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浙江培训班圆满结束

日期:2017-08-22

        2017年8月15日,云南省第二期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浙江培训班结业仪式暨学员作品展览在浙江金华市博物馆隆重举行。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田中初,云南省建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为文,建水县副县长徐蕾,云南省文化厅非遗处潘振焱,金华市博物馆副馆长朱佩丽,以及来自浙江石雕班、云南省银器锻制技艺班和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班的148名学员参加结业仪式。仪式由浙师大期刊社社长、非遗研究基地主任陈华文教授主持。

陈华文教授主持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上,田中初院长首先宣读三个培训班结业学员名单和优秀学员名单。经过为期30天的学习,来自云南省和浙江省的148名学员顺利结业,并授予杨庆芬等16名云南学员“优秀学员”称号,与会领导为结业学员、优秀学员代表颁发证书。

部分优秀学员

        潘振焱女士代表云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对本次培训班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对浙江师范大学在研培筹备及实施等阶段付出的努力表达诚挚的感谢,对参训学员们在培训期间收获丰富知识与深厚情谊送上真诚的祝福。此外,她以一名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身份,与大家共同分享了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发展历程和云南省积极而稳慎地推进该项工作的努力。针对目前学术领域与专业层面对研培工作提出的一些疑问与质疑,再次强调了研培工作作为当前非遗保护一项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应当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他们获得收益、创造性表达、依法享有学习和受教育的权益。

云南省文化厅非遗处潘振焱发言

        建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为文同志亲自赴浙师大迎接学员们学成归来,参观学员成果展,视察学生宿舍,并与参训学员亲切交谈,对本次研培工作给予“主题鲜明、安排紧凑、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高度肯定;接着,他详细介绍了建水县拥有的非遗资源与近年非遗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建水紫陶传承人群提出“拓宽思路、明确定位;掌握知识,提升素质;感恩浙师,不忘学友”的殷切希望,向浙江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发出“你们不来,我们不老,云南欢迎你!”的诚挚邀请。杨部长一行亲临浙江师范大学充分体现了云南省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对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工作的关心支持,对云南非遗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建水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为文发言

        学员代表李艳飞与大家分享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感悟。她从所从事和热爱的非遗事业谈起,认真思考了各门课程给予她的知识与灵感,感谢浙师大和省厅给予传承人群的关怀和帮助,希望今后仍然有机会参加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相信在“中国梦”之下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弘扬之路会越来越美好。

学员代表发言

        金华市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也积极参与了本次研培计划,助力学员成长和发展。金华市博物馆遴选、收藏了刘晓亮、林祖亮、高明宝、杨生、熊翊的作品,副馆长朱佩丽给这5位学员颁发收藏证书。同时,山东大学博物馆也遴选、收藏了部分学员的作品。建水紫陶班学员为表对学校的感激之情,将培训期间创作的作品捐赠给浙江师范大学,田中初院长代表学校接受作品。

朱佩丽副馆长为学员颁发收藏证书

田中初院长接受学员捐赠作品

        结业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师生共同参观了学员作品展览,并认真听取学员们对作品的解读和培训感受。学员们已经把学到的知识,很接地气的用到了自己的创作中,涌现出许多保持民族特色、又更有设计感、更实用的新产品。

参观学员作品展览

结业合影

        本次研培是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度文化部、教育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继去年十月份以来云南省文化厅与浙江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的第二期传承人群培训。培训本着“整建制,成气氛”的招生原则,选取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和银器锻制技艺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部分传承人群,按照“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基本要求,依托浙江师范大学专业教学资源,对传承人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实训教学。通过培训,增强了大家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传承活力,提升了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下一步,浙师大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将按期开展回访,及时评估研培实施效果,不断丰富研培计划,提高研培成效,进一步研究设立云南传统工艺工作站等事宜,形成多方面深化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助力云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

文字:云南省文化厅非遗处

图片:浙江师范大学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