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宣传展示

弥渡县组织龙狮灯班贺新春展示“非遗”成果

来源:大理弥渡县文体局 日期:2011-02-11

    虎岁刚饮祝捷酒,兔年又放报春花。农历辛卯年大年初一“文献名邦”弥渡县城吉祥物巨型玉兔气球系着“中国花灯艺术之乡”、“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条幅飘逸在湛蓝天空,由一万名民间艺人组成的110支龙狮灯班,进城全面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花灯保护成果,为数万观众及外来游客大饱眼福的同时,用亦正亦野、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形式,向世人诠释着“弥渡好地方,村村有灯班,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的民谣。

灯从唐王起   戏从唐朝来

    相传弥渡玩灯源于唐代,说的是大唐时期治国有方,天下太平,唐王李世民下旨每年元宵佳节在皇城大唱花灯与民同乐,唐王亲自扮丑角。为不被观众认出有失国君尊严,则化妆为一白鼻子老丑参加共舞,从此在灯场中就有白鼻子丑角传承至今。据史书记载,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章命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始发南京进讨梁王,后留沐英镇守云南。随后调遣江南数省的400多万汉族人口在云南实行大规模的军民屯田。这些将士和移民的入注,带来了江南的“吴歌小曲”,历经600多年,融入当地白族、彝族的音乐舞蹈元素后,演绎出独具滇西风格的弥渡花灯,从而诠释了“云南花灯比山茶,弥渡花灯别样红”的美誉。

 巾帼腾空多飒爽

百支灯班贺太平   龙腾狮跃荡弥川

    龙舞是弥渡春节至元宵节玩灯时表演的一种多人舞蹈。龙在中国是人人皆知的神物,被华夏先民当作祖神奉献。有龙就有水源,有水就能种好庄稼,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春节玩灯都要耍龙。大龙一般为12节,每节表示一个月,遇到润年要耍13节。耍龙以站式和行进式居多,也有跪着、坐着、睡着耍的。
    狮舞是灯场上不可缺少的舞蹈节目,过街灯时排行第二,晚上跳门户灯时则首当其冲。狮舞有单狮舞和双狮舞。单狮舞由两人表演,分别耍狮头和狮尾,再由一人耍绣球在前面引导,一人戴笑面壳在后边吆着。

龙腾虎跃闹新春 

灯彩如潮歌如海    弥渡花灯响中外

    弥渡花灯艺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和文化血脉中生生不息,它的深厚文化内涵也自然富有勃勃的生机,历经600多年历史传承下来的艺术魅力,亘古常新、与天地同春。
    弥渡花灯以独有的“灯味”风格,优美音乐曲调、浓郁的地域气息, 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年11月弥渡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花灯艺术之乡。

文化成果共分享     人民走进新时代

    回顾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弥渡这块肥沃土上生息繁衍,在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灿烂的精神文化。纵观现实,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弥川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全县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由温饱不足迈向整体小康,并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花灯之乡留芳琼,更有好戏看明朝。如果说今天万人百支灯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示,带给我们的是一份厚重的文化积淀,那么未来我们对弥渡花灯更是一顿充满期待的民间文化艺术大餐。这就是“到了弥渡不想媳妇”民谣的最好解读。

文章、图片:杨华  李加勇(大理弥渡县文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