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宣传展示

云南非遗公开课——大美临沧专场

日期:2021-11-30

        2021年11月27日晚19:30,“云南非遗公开课——大美临沧专场”网络直播在临沧市开播。

        本场直播是“云南非遗公开课”网络直播开展以来的第三场。在总结了前面两场直播经验的基础上,助力临沧市文化旅游的推广、宣传,本场直播由临沧市非遗保护中心精心遴选推荐临沧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滇红茶制作技艺、傣族手工造纸技艺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陶器制作技艺4个项目,邀请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成仁、普国忠、罗星青、邓安康、杨丕追、艾叶6人为主讲,联席进行以上项目的展示、讲解和演示直播。最后,本场直播还推介、展示了临沧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柴氏手撕鸡制作技艺、傣族牛撒撇制作技艺、佤族鸡肉烂饭3项美食制成品,集中为观众展示了“有故事、有美景、有美器、有美食”的“大美临沧”。

滇红茶制作技艺

        滇红茶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临沧市凤庆县。技艺核心在初制,业内称为“初制把五关”,即:鲜叶选取关、萎凋时效关、揉捻时效关、发酵时效关、干燥火候关,每一关的把握,均掌握在传承人手中,不同传承人生产出的滇红茶口感不同。在精制中,还要经过筛分、风选、拣剔、匀堆、补火、分离、改造、拼合等过程,达到整理形状,划分优次,剔除劣异,控制水分的目的。滇红茶汤色明亮,红艳发光,香味浓郁,在国内小叶种红茶中独具特色,是中国红茶制作技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主要流传于临沧市耿马县和永德县。造纸原料为桑科植物构树皮(楮皮),傣语为“埋沙”,有11道工序,包括采料、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浇纸、晒纸、砑光、揭纸等。造纸工具简单,除一口铁锅外全都是竹木器具和石块,其中浇纸的竹帘用自制土布和竹片制成,与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楮皮造纸方法一致。构皮纸具有坚韧洁白、柔润光滑、久存不陈、力撕不破、防腐防蛀等优点,多用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缅寺抄写经文,还广泛应用于民俗活动及日常生活、食品、茶叶包装等,有很好的保洁、环保作用。
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

        临沧市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主要有团茶、沱茶和饼茶制作工艺。团茶原料为临翔区忙麓山产的大叶茶,在清明节之前,经采茶、杀青、揉捻、晒干制成青毛茶,再用木蒸蒸软,紧压定型晾干成团茶。沱茶以优质的双江勐库茶和凤山茶为原料,制成青毛茶后,将外形美观的凤山茶和香味浓郁的勐库茶进行拼配,蒸软,加压定型成碗状,冷却晾干即成。饼茶制作采用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春茶、夏茶或秋茶制成青毛茶,再进行分筛、装桶、蒸软,用石模(或木模)进行加压定型成饼状,晾干即成。

陶器制作技艺

        临沧市陶器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制陶规模大,碗窑村全村360户人家,最多时有266户人家从事陶业生产,现有龙窑11条,作坊108间,陶产品陈列室3个。制陶工具主要有:陶车、钻锤、搅车棍、花锤、平板、刮子、热水罐、泥浆盆、火色钩等。制作技艺主要有取土晾晒、浸泡搅拌、制作陶坯、晾晒、上釉、入仓装窑、点火烧制、冷却出窑等7个工序。制品主要以生活用品为主,有缸、花盆、坛、罐、碗、钵、碟、杯、壶、烟灰缸、香炉、酒坛等,种类丰富,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较强的实用价值。

        本期公开课,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新青年新主播快手平台同步直播,观看人次达14.2万。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艾叶


滇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成仁


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普国忠

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丕追


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罗星青


陶器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邓安康



临沧美食

        云南富集的非遗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延续,是民众美好生活的滋养源泉。“云南非遗公开课”聚焦云南省非遗项目,普及非遗知识,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云南非遗公开课”将持续拓展社会资源,加强深度合作,逐步打造云南非遗传播IP,长线赋能代表性传承人,激发内生创造潜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致力于传承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文字:赵   桃(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图片:马秀娟(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王   海(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