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 2021年度云南非遗公开课第五讲在大理周城璞真扎染体验中心开讲。
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截至目前,大理州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719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项;共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44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人。
白族扎染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银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段树坤夫妇为观众展示白族扎染技艺,受到了直播间观众朋友们的高度关注和喜爱。流传两千多年的白族扎染技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夫妇俩展示了亲手制作的扎染布料,同时对制作技艺、工艺流程和技法要点进行了专业讲解和详细解读。蓝与白为主的扎染色调,在穿着白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人手中变得更加旖旎、更加美丽。在二人的精心讲解中,观众看到了云南非遗的魅力,感受到云南非遗正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创新发展,体会到了云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枝繁叶茂和源远流长。
正当人们沉醉于精美的扎染技艺时,直播间迎来了第二个环节——大本曲展演。白族绕三灵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丕鼎先生,同时也是著名的民间大本曲艺人,他向主持人介绍:大本曲唱腔分为南腔、北腔、海东腔三大艺术流派,有三腔、九板、十八调。赵丕鼎老人连同女儿赵冬梅、儿子赵福坤一同将大理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写成了唱词,在大三弦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诚的伴奏下,用大本曲的说唱艺术形式敬献全场。在那充满生活气息和民俗气息的说唱中,人们对大理传统文化的感受更加直观、对大理民族民间艺术的体验更加深刻,似乎真的置身于大理白族传统村落之中,恰逢游春歌舞盛会之时。
在剑川木雕展示环节,施家顺、施彬林父子现场展示了剑川木雕技艺。剑川木雕充分展现了白族人民高度的艺术水平和文化涵养,它以其精美绝伦的手工技艺扬名天下,其风格既有北方的豪放,也有江南的细腻,成为全国木雕的重要派别之一。传承人为我们展示了其最为得意的作品,一度让直播间的在线观众们拍案叫绝,感叹剑川木雕技艺的鬼斧神工。
最后,杜方明、段直芳为在线观众们现场烤制了大理传统美食喜洲粑粑。喜洲粑粑因源于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而得名,粑粑以喜洲而冠名,喜洲因粑粑而香远,两者相得益彰。喜洲粑粑作为喜洲白族传统饮食文化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色、香、味俱佳,让观众朋友们隔着屏幕都能闻见其酥脆的油香味,现场气氛热烈。
云南非遗公开课不仅展示了云南非遗的传统魅力,更展现了传承人执着、守正、创新的信念和奉献精神,展示了云南非遗积极融入现代生活、促进乡村振兴,“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良好局面。云南非遗正积极投身到互联网直播中,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开展传播工作,在介绍项目与作品,推介传承人的同时,把传统文化传播给公众,并通过直播互动实时反馈,掌握观众体验信息,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通信网络相融合,促进云南非遗再启新征程。
文字:朱 浩(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图片:马秀娟(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王 海(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