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录

彝族海菜腔

级别 国家级 类别 传统音乐 批次 第一批 地区 云南省

      石屏彝族海菜腔是海内外知名的云南特有的民歌品种,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彝族村落。
      海菜腔又称大攀桨、倒扳桨,俗称石屏腔,与其他3种变体曲调沙悠腔、四腔、五山腔并称为“四大腔”,彝族均自称曲子。海菜腔历史悠久,清代地方志中,有关于海菜腔歌唱的记载和诗文描述。民间至今流传着一些与海菜腔有关的传说、故事和习俗,如传统的异龙湖“二月初十赛歌会”上,要“跳弦”(烟盒舞)和进行“唱曲子”(海菜腔)比赛等。
      海菜腔通常由一至二人领唱,众人(三人以上)帮腔,一般是男女对唱。其演唱形式包含了领唱、对唱、合唱、说唱等。曲调通常由拘腔、空腔、正七腔、挜腔及白话腔等部分组成,结构复杂,篇幅宏大,唱词工整,内容丰富,可谓是歌中有歌,曲中有曲,有“民歌中的套曲”之说。民间歌手演唱一套完整的海菜腔,少则40多分钟,多则需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海菜腔的唱词大体可分为“正词”、“衬词”两大类。其中,“正词”只有固定的28个字,格式相当于一首七绝诗。而“衬词”多为演唱者即兴编创,内容涉及广泛。海菜腔音域跨度极大,一个老练的民间歌手在演唱海菜腔时,会巧妙地交替运用真假嗓,音色尖亮,优美自然。由于历史上彝汉文化的交融,现在民间演唱海菜腔基本上以汉语为主。
      20世纪50年代,海菜腔经著名彝族歌手白秀贞等人的演唱蜚声中外;2004年1月,彝族民间歌手李怀秀、施万恒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西部民歌电视大赛”演唱海菜腔获对唱组金奖;民间歌手李怀秀、李怀福姐弟2005年8月参加文化部在山西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获“中国民歌王”称号;2006年7月参加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原生态唱法第一名。

石屏县牛街乡大冷山上的对唱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