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录

傣族章哈

级别 国家级 类别 曲艺 批次 第一批 地区 云南省

      章哈,又译作赞哈,意为会唱的人,既是歌手称谓,也指傣族歌手演唱传统曲调的艺术表演形式。主要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思茅市的江城、孟连、景谷等县傣族和部分布朗族村寨。
      章哈是傣族民间最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傣族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歌唱范围非常广泛,每逢傣历新年、关门节、开门节、祭寨神、赕佛、贺新房、婚嫁、孩子满月等多种场合,都要请章哈演唱。演唱时,章哈双腿盘坐,手持扇子遮脸,等伴奏的傣族单簧吹管乐器“筚”吹响前奏后,就亮开嗓子唱起来。无表演动作,完全靠歌声感染听众或击败赛歌对手。主要有独唱、对唱和赛唱三种演唱形式。根据伴奏乐器不同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傣族拉弦乐器“玎”伴奏,演唱内容多为山歌、情歌,多表达小伙子对姑娘倾诉衷肠之情,称作“哈赛定”;另一种以“筚”伴奏,称作“哈塞筚”,既有即兴演唱,也有程式化的祝福歌、祈祷歌,还有固定本子的叙事长歌等,多在喜庆场合演唱。章哈有别于一般民歌,叙事性较强并具有抒情特征,其唱腔称为“章哈调”,曲调由五声音阶组成,每句唱词可长可短,可多可少,有多种押韵方式,平仄格律无严格要求,但注意声调、语调与旋律升降走向大体一致,除末尾一个音节或衬词可以拖长外,一般都与说话时的音长相近。章哈曲调与唱词语调高低联系密切,朗诵性与歌唱性有机结合,常用滑音、颤音、倚音等装饰,柔美抒情。
      章哈曲目众多,保存了诸多傣族最古老的传统歌谣、神话、传说等,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傣族诗歌艺术,丰富了傣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章哈在傣族社会生活中起着儿童启蒙教育、倡导社会伦理道德、宣传生产知识等寓教于乐的重要作用,傣家人历来视章哈歌手为最有知识的人,将他们比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盐巴”和“芳香四溢的鲜花”。章哈兴盛时期,曾产生了大批享誉全国的著名歌手。随着老一辈歌手年高、故去及外来各种艺术、娱乐形式的冲击,傣族民间听章哈的风俗已远不及以往,知名章哈歌手日渐稀少,一些长篇歌唱内容也逐渐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