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8至16日——第八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由文化部、澳门特区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支持和督办,文化部港澳台办、澳门文化局、云南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根与魂——云南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系列活动》在澳门举行。作为展示活动三大内容之一——6月9日下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专家、国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理事、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云南民族大学杨德鋆教授应邀在澳门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题为《云南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的专题讲演。讲演分边陲云南——我国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多样性非物质遗产保护概貌、云南非物质遗产的璀璨魅力三部分,用简明的文字和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400余幅图片做成ppt视频150页,将秀美边陲云南的多民族和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状貌、精彩点、特殊价值意义和保护传承弘扬成果,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讲座PPT页面
讲演把各级政府宣布的云南8590项包含10个类别的单项性保护名录、31项综合性保护名录——传统文化保护区和3716名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情况,及存在于民间未列入保护名录的大量非物质遗产表现,保护工作历程和斐然成绩,经科学概括,集其精粹,择选要例,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又重点突出地进行总体性介说。伴随着款款道来的讲述,ipad投影逐一播放相关画面,诸如云南从高海拔雪山到低热河谷雨林的壮丽绝奇山川风貌、边陲特殊地理与人文场景、26个民族兄弟姐妹形象和居住特色、非遗国家级保护项目和保护区灿颜、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族节日风俗、民间手工技艺、保护传承情景等,分门别类做简要介绍——着重对云南非物质遗产品种多样、形式多样、风格多样、内涵深厚多样、文化遗产拥有者民族多样、分布地域环境多样、地域民族色彩多样、传统保护传承与当代保护传承方式多样等特征,在一条古今相连的传统的 “线”的串联下进行通俗扼要活灵活现的阐述。讲演既贯穿学术性、知识性,包容着大量文化信息,有适度的“面”和纵深,又留意于视听形式美的呈现,有较浓的艺术观赏性、趣味性,紧贴生活,通俗易懂,让人亲切可感,在视听中留下难忘印象。此外,为适应澳门听众习惯及有助于和澳门同胞沟通与情感连接,提高讲演效果,ppt画面中还从“滇澳两地相隔虽远却近在咫尺”的意念出发,穿插少量易于引起文化心理共鸣的“澳门元素”,即运用当地代表性文化象征物图形植入视频,造成文化无省(区)界,“滇澳两地心相通”似的感觉,产生不同地域文化自然交流、交汇的效果。例如开头第一页画面以天蓝色山海为底衬,上浮金黄和大红色文字“山茶花和金莲花交相辉映/云南26个民族同胞向澳门同胞问候”,上下配以云南山茶花、大观楼和澳门金莲花、大三巴牌坊图形,构成滇澳两地人民心息相通的视觉意境,一开场便产生很好的回响;最后“祝澳门明天更加璀璨夺目”页面则在云南民族热忱祝福形象和陪衬象征传统古老深厚的宋大理国画卷、清代金色佛塔的布局中,加上代表澳门传统信仰的妈祖雕塑形象、妈祖文化村大门和预示引领走向未来的澳门科技馆建筑图形,以示滇澳两地同胞在有特定意义的文化遗产日期间相互文化呼唤、走近、相会、交融之情甚真甚切,同时借以表达加快文化建设发展繁荣的共同心愿。好听,好看,90分钟讲演,听众始终聚精会神,兴味丝毫未减。
著名资深文化人士、澳门博物馆馆长陈迎宪先生说,讲演内容珍贵,丰富,生动,课件用繁体字感觉特别好,很感动,繁体字不仅符合澳门习惯,而且也是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往来这里交流的学者很少这样做。他说曾到过云南开会两次,云南民族多,印象很深,以后有机会还会去,去实地看看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位张姓女士说,讲演让她开阔眼界,学到好多平时没接触过的知识,云南风光美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魅力,等有时间定要到实地去感受一番。
杨德鋆教授(左)和陈迎宪馆长在讲演现场 感受澳门文化:从博物馆出来即入毗连的古迹名胜大三巴
这次由专题讲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手工技艺演示和云南民族民间歌舞表演构成的云南赴澳门的展示活动,以其绚丽多姿、内容丰实、形式鲜活、地域民族特色突出和水平出众而广受称道,取得圆满成功。
文章、图片:停云
201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