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安徽省文化厅和黄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黄山市隆重开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安徽省、黄山市等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韩国、瑞士、瑞典等国家友好城市代表,全国知名非遗保护专家学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主管部门领导,以及各地非遗传承人,安徽省有关部门领导,新闻界和社会各界朋友。
大展从11月7日开始,至11日结束。包括开幕式、大展文艺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作品精品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黄山论坛以及年度主题活动等六项内容。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7个国家级项目和241名传承人参展。以弘扬民族智慧、传承中华文明、探求保护路径为宗旨,通过展览展示展销,宣传推广普及,形成政府主导、业界推动、民间促进、群众参与共同保护非遗的社会格局,创造非遗永续传承并与现代社会和谐共生的良好环境。
这次大展是首次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内举办的大型展览活动。徽州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区域。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区域的总体全面发展。宋代以来,徽州“儒风独茂”,文化教育昌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学术流派和文化品牌。徽州文化是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丰富遗存的特色地域文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文化生态保护与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深入普查保护区非遗资源;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保护体系;编制《总体规划》;针对保护区内非遗项目特点,分类分级开展保护;广泛培训传承人;搭建传承平台,扶持建设传习基地、专题博物馆、传习所;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优化保护环境;推介保护区非遗项目开展文化交流;加强文化生态保护理论研究,举办高峰论坛、研讨会,整理出版理论成果。2009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创新与实践”以其“创新性、有效性、科学性、实践性、示范性”获得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唯一特等奖,2010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项目入选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云南省文化厅高度重视这次活动。熊正益副厅长亲自过问把关,组织遴选了我省白族扎染技艺、纳西族东巴画、陶器烧制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等7个国家级传统美术类和传统技艺类项目,参加技艺展及技艺精品展,既有吸引观众参与的现场互动,又有传承人巧夺天工的技艺演示和经典作品展示。云南独具民族特色、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广大观众。白族扎染传承人段银开制作的精品销售一空;纳西族东巴画传承人和国耀受到广泛关注,又一次被媒体专访宣传;永子围棋和乌铜走银凭借独特原料和精湛加工技艺,加深了观众的认识,受到赞誉;普洱贡茶、傣族织锦与有关单位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收到了订单;建水紫陶的销售情况仅次于宜兴紫陶。我省代表队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勇于争先,表现较好,参展的7个项目都提供了自己的精品力作参加评奖,通过大家积极努力,最终在大师云集的全国大展活动中获得了2个金奖、5个银奖和1个组织奖的好成绩。
这次大展是荟萃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专业平台,体现了延续中华文脉的高度文化自觉,宣传和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对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邹 萍(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