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作为重头戏的“绣工争妍——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非遗刺绣展”圆满收官。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绣工争妍——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非遗刺绣展”,多次赴展厅检查、指导各项工作,看望传承人和工作人员,鼓励“大家做好各自岗位工作,齐心协会办好展览”。
这次非遗展览中,共有32个国家级、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展,分别占参展项目的73%和23%。来自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个民族的110多位传承人(其中,有10位国家级传承人和15人省级传承人),在乡村文化艺术节舞台上充分展示自身的传统绝技,完全展现了绝佳风采,深得观众好评。经过评选,江再红(湘绣)、宋水仙(水族马尾绣)等7个项目传承人获“最受观众喜爱的传承人”,潮绣、剑川木雕等9个项目被评为“最佳项目奖”,傣族织锦、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等7个项目获“最佳传承奖”,佤族织锦、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21个项目获“最佳展示奖”。
据不完全统计,3天时间里,参观展览的观众达6.2万人次;销售额近48万元。其中,参展的湘绣(长沙市开福湘绣研究所)、夏布织造技艺(一秋堂夏布坊)等日均销售达3万余;有预向性定货单位16家,价值近300万元,有预向性合作单位18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多个项目之间达成合作协议。如潮绣的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开先看中水族马尾绣的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宋水仙的刺绣技艺,初步达成50万的订单。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得到了国家文化部的高度肯定,并为兄弟省(区、市)所学习和借鉴。此次展览是生产性保护的探索和延伸。展览使非遗项目与企业合作平台得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进一步深化。如云南民族村看到国家级传承人叶娟(傣族织锦)的精彩织锦技艺,觉得与自身企业文化十分吻合,准备将其聘请到云南民族村工作,发给工资。水族马尾绣料考究且工艺繁杂,省级传承人宋水仙熟稔马尾绣各种技法,得到了前来参加非遗刺绣展的云南艺术学院领导高度赞赏和评价。同时,邀请水族马尾绣传承人宋水仙等人参加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温州黄杨木雕工艺美术大师方江鸿受邀参加我省明年准备举办的木雕作品赛事活动。
在省委、省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重视下,通过展览搭建的平台,使传承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效益,自觉主动参与保护传承非遗项目,影响力不断提升,进一步扩大云南与其他省(区、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建设文化强省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章、图片:杨金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