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地震灾殃及羌族民间艺术

来源:ihchina 日期:2008-06-19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赋予羌笛的意味未免悲凉、肃杀,但因诗句流传甚广,羌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也因此广为人知。与羌笛这种古老的乐器一样,羌族的刺绣、剪纸、碉楼等民间艺术形式同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表征。突如其来的地震使羌族人口数量有所下降,灾后重建期间,很多人会从山区搬到其他城市居住,这将给羌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巨大困难。我们不禁为那些代代相传的原生态民间艺术捏一把汗。在此,祈愿这些具有史诗意义和活化石功能的民间艺术,劫难过后,仍能薪火相传。



羌族刺绣布鞋



有中国建筑艺术“活化石”之称的羌寨碉楼


    广袤的川西高原是羌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的羌族人口有20多万,主要分布在阿坝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县等地区。羌族的民间美术以家庭的方式进行生产、传承,这种带有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的美术创造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独特的审美造型、色彩规范和功能形态。

    刺绣和剪纸寄寓美好理想

    羌族的民间美术形式,在具有浓厚审美情趣的同时,更突出实用功能。这一点在刺绣上得到尤为充分的表现。羌族刺绣主要用来装饰衣裙、鞋子、头帕、腰带、飘带、裤子、鞋垫、枕巾、手帕、香包等。

    羌族服饰上的各种绣片花纹图案,都属于羌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范畴,有着悠久的历史。用于羌族服饰的刺绣图案有100多种,这些象征其美好生活愿望的刺绣工艺精湛、朴实严谨,布局巧妙合理、深浅适度。这种设计一是出于穿戴的美观,二是增加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实际上,增强耐磨性仅为其实用功能的一个方面,在象征意义上,羌族刺绣上的那些绚丽多姿的图案,凝聚了羌族人民对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反映了他们超越现实的梦想。他们所选择的图案有虫鱼花鸟、飞禽走兽、人物、瓜果、花卉、吉祥(鸡羊)如意、金玉(鱼)满堂、百鸟朝凤等。这些图案虽然被作了几何化或其他形式的处理,但始终与他们的现实环境紧密相关。羌族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存在于这种生存的现实感之中。

    羌族妇女能歌善舞,心灵手巧,既是刺绣的好手,又是剪纸的行家。她们喜欢打扮,对衣着精心刺绣,对居室门窗喜用剪纸装饰。

    同羌绣一样,剪纸生动地反映了羌族的生活、情感与理想。它所表现的内容比刺绣花样更多。龙凤、日月、人物、飞禽走兽、各种几何图案、鸳鸯、鸟、牛、羊、鱼、民间故事等,无所不包。与刺绣比较,剪纸的实用功能性要间接得多,因此它也比刺绣有更大的创作自由。羌族剪纸主要用来美化居室,或作为刺绣的纹样,也有的是用来禳灾辟邪,具有构图简洁、艺术表现力强的特点。画面上安排得满满当当、殷殷实实,也反映出百姓求充实、求圆满这一心理要求和审美情趣。羌族剪纸美艳的艺术形式,美好的艺术想象,朴实而真挚的美学内涵,浓郁的乡土风味,使它成为我国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成果,也成为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

    羌寨碉楼:坚固的艺术

    与地震中应声而倒的现代建筑相反,建于清朝的羌寨碉楼却并未垮塌。羌族一般是依山傍水,聚群、据险而居。羌寨碉楼皆依山而建,是一种石砌的四角、六角或八角塔状高楼,高20至30米,远看像一根柱子,采用当地的石块层层垒砌而成,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碉楼不仅用来居住,它的使用功能、建筑技巧、建筑的总体布局等艺术价值也很高。

    羌寨房屋与房屋摩肩接踵,除了以特殊的“挖眼搭木”和“靠墙立柱”共用墙壁而节省了劳力和财力外,还营造出了宏伟的城堡气势。建筑材料除用少许木料勾勒横竖框架外,其余就是以满山遍布的片石为主,没有钉铆,以泥为粘合剂,却能高达数十米;没有钢筋水泥,却能历经岁月的侵蚀,抗御地震山崩,巍然屹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