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在1月9日召开的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兰州水车、鼓子及永登皮影的传承人共4名艺人分别获得了3600元、4800元不等的生活、医疗补贴,成为兰州市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以来,首批获得此项补贴的艺人。
为表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在当天的会议上,4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得了政府的生活、医疗补贴,他们分别是兰州大水车制作技艺传承人段怡村,兰州鼓子传承人皋兰县的陈曾三和安宁区的魏事发,永登皮影传承人王德胜。其中,段怡村获得每年3600元的补贴,另外的3位传承人分别获得了4800元的特别补助金。
据悉,2007年是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的第一年,已完成了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并认定了一批保护责任单位和传承人。目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164项,市级保护名录有40项,省级保护名录有6项,由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保护项目有4项,已初步形成了兰州市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体系。
据悉,兰州市目前正在加强对雕刻葫芦、黄河水车制作、羊(牛)皮筏子等技艺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全力挖掘现存生活中尚存的传承地和传承人,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技能持有的艺人进行调查、登记,今后,兰州市将在逐步增加传承人补贴人数的基础上,扩大补贴金额。“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等18个项目已向省里申报省级保护名录,“兰州羊皮筏子”等5个项目已上报文化部,申报国家级保护名录,正待论证和公布。
今后,兰州市将建成“兰州太平鼓”、“兰州黄河大水车”两个保护基地;“高高跷”和“兰州鼓子”的保护基地也要开始进入筹建阶段。此外,还将建设开通“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站”。同时,为加强基层保护机构的工作条件,兰州市已为8个县区的保护中心配备了必要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