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按照国家文化部和文物局的安排部署,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文物局联合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
活动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精心准备民族民间歌舞乐和传统地方戏曲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作品展览、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昆明滇剧艺术周、文物鉴定咨询、法律咨询与宣传等七大内容,分别在昆明市翠湖公园莲花禅院、云南美术馆(云南画院)、昆明市文化馆展览厅、春城剧院、官渡古镇等地举行。全省各地也相继开展别开生面、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6月14日上午十点,云南省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在昆明市翠湖公园莲花禅院拉开帷幕。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峻,副厅长熊正益,副巡视员魏斯庆,原厅长贺光曙,原巡视员赵自庄;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原巡视员邱瑜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出席当天活动的还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厅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省“非遗”保护中心、省博物馆、省文物总店、省花灯剧院、省滇剧院等单位领导和同志。黄峻厅长为活动致辞,阐发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回顾了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历程,号召社会各界力量关注、了解、感悟文化遗产,共同担当起保护文化遗产,守卫精神家园的责任。宣传活动随着省花灯剧院白族传统舞蹈节目《霸王鞭•八角鼓》的演出正式启幕。
白族舞蹈《霸王鞭·八角鼓》(阮坤瑾摄)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场地,翠湖公园莲花禅院汇集了民族民间歌舞乐和传统地方戏曲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文物鉴定咨询、法律咨询与宣传四大项目,内容丰富,好戏连台,异彩纷呈,让广大市民与国内外游客应接不暇。省花灯剧院、省滇剧院、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昆明滇剧艺术团等单位精心准备和上演了五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和传统地方戏曲。节奏欢快的民族音乐、铿锵激昂的开场锣鼓,吸引市民朋友纷纷涌来,享受文化遗产盛宴。省花灯剧院带来的云南地方传统文艺节目《阿尺目刮》、《目瑙纵歌》、花灯歌舞《十大姐》,省滇剧院的折子戏《白蛇传•游湖》、《杀惜娇》、《桂英打雁》,以及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观众连连叫好,意犹未尽。许多观众纷纷询问工作人员,“明天还演吗?请多组织这样的活动,我们很喜欢!”。昆明“滇雪杯”滇剧票友大赛的决赛现场更是吸引了大批滇剧爱好者,将展演活动推向高潮。23名参赛选手通过紧张角逐,产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参与奖若干名。他们中既有退休职工,也有来自农村和社区的滇剧爱好者。大家用自己的方式,以满腔的热情参与到滇剧的传承中来,赢得观众的连连喝彩。
景颇族《目瑙纵歌》(阮坤瑾摄)
花灯小戏《刘成看菜》(阮坤瑾摄)
滇剧《白蛇传》选段《游湖》(阮坤瑾摄)
滇剧《杀惜娇》(阮坤瑾摄)
滇剧《桂英打鹰》(阮坤瑾摄)
杂技表演《力量》(阮坤瑾摄)
杂技表演《竹林深处》(阮坤瑾摄)
“云南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是此次活动的又一大亮点。邀请24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部分传承人,组成金属锻制、雕刻塑作、织锦刺绣、陶瓷烧制、剪刻竹编、传统医药和制茶技艺等七个板块,进行现场展示宣传。这些项目中,有17个2013年新公布的省级项目。拉坯、织锦、刺绣、剪纸、竹编、捏面人儿……等等,已经远离现代都市生活的传统技艺一经亮相,就引来大批游人驻足围观。在拉祜族竹编技艺的展位前,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背篓、蔑桌被游客们抢购一空。面塑展位前,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儿坐在传承人梁俊利身旁,目不转睛地看着传承人捏小白兔,并缠着奶奶说,“我长大了也要学这个。”有“棋中圣品”之称的“永子”颇受围棋爱好者青睐,短短几天内,传承人便接下多个订单。昆中药、拨云锭更是勾起了许多老昆明人的回忆,深受老年朋友的欢迎。
拉祜族竹编制作技艺(阮坤瑾摄)
雕刻塑作(阮坤瑾摄)
陶瓷烧制(阮坤瑾摄)
金属锻制(阮坤瑾摄)
嵩明面塑(阮坤瑾摄)
拨云锭(阮坤瑾摄)
云南围棋子(永子)(阮坤瑾摄)
文物鉴定(阮坤瑾摄)
文物鉴定(阮坤瑾摄)
在云南美术馆、昆明市文化馆展览厅,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作品展览、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两项活动也在如期举行。
昆明市文化馆展览厅-乌铜走银(阮坤瑾摄)
昆明市文化馆展览厅-呈贡剪纸(阮坤瑾摄)
昆明市文化馆展览厅-宜良竹编(阮坤瑾摄)
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向专家学者、广大市民和游客,赠送发放云南省第一至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光碟、画册,《卡通手绘云南——南南考古探秘》考古知识读本,《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中国文物报》2014文化遗产日特刊,以及《车与人》杂志关注云南“非遗”特刊等宣传资料共计5000余份,起到很好的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宣传保护成果的作用。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云南日报、云南网、中国报道、民族时报、昆明日报、春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天的集中宣传展示中,负责后勤工作的同志,克服天气多变、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加班加点、协调各方,为活动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无论是食宿安排、布展撤展,还是安全保卫、观众组织,都井井有条,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文化遗产日”自2006年设立以来,已成为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展示和传播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此次文化遗产日活动让我们惊喜地看到,随着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工作的深入开展,保护遗产的主力军已不再囿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传承人群体,学校、社会民间团体、新闻媒体,乃至各年龄段的市民朋友都已经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到遗产保护的行列中来,保护遗产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保护我省珍贵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文章:丁晓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片:阮坤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