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力度,推动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4月18日,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杨志坤、杨云彪等一行,深入鲁甸县水磨镇苗寨—水磨村沟头社进行调研。
综合调查
水磨村沟头和寨上属苗族聚居村寨,故有“苗寨”之称。调研组深入田间地头调查苗寨传统村落及其周边自然生态的保护情况,到苗族农户家里进行走访,了解苗族民俗、传统舞蹈音乐、民间技艺等的传承情况,查看了古朴而精美苗族服饰,实地走访88岁高龄的苗族医药传承人吴忠云和苗族古歌老艺人王文林女士。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苗族医药的传承情况和主治范围,认真聆听录下了苗族古歌片段。同时,实地了解了绩麻机、吹机、羚羊角酒器等苗族古老生活生产用具的存续状况及价值。
调查苗医药老艺人
老艺人演唱古歌
苗族传统男子服饰
古老的绩麻机
通过调研,发现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苗族语言文字、民间风俗、民居建筑、民间歌舞、苗族医药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载体正在加快流失。水磨镇苗族医药传承人吴忠云夫妇年事已高,还没有收徒传艺,苗族医药的存续状况岌岌可危。特别在鲁甸地震灾区,随着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苗族同胞保护意识不高,导致使用和居住的生产生活用具、器具和传统民居正在流失和消亡,保护传承工作迫在眉睫。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苗族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凝结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是苗族同胞追求美好生活的再现。加强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市非遗中心将采取紧急措施对苗寨苗族古歌、苗医药等重点濒危非遗资源进行抢救保护。
文章:杨志坤 杨云彪(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片:游有山 曹阜金(昭通市文物管理所 市文体新闻出版局社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