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昆明举行,来自曲靖、大理、丽江等地的民族医药分会代表、民族医院、民族医药研究院所和民族药企业代表60余人参加了会议。云南省成立传统医药非遗保护专业委员会,在全国尚属首例。
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郑进到会祝贺并讲话。他说:“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资源丰富,尤其傣医药、彝医药、藏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独具特色,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卫生资源、文化资源和科技资源。我们要积极主动保护这份遗产,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生产性保护基地等工作,带动全省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云南中医药、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等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15年底,云南传统医药共有5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云南民族医药走在前面,已有3项入选,分别是彝医药(彝医水膏疗法)、傣医药(睡药疗法)、藏医药(藏医骨伤疗法)。在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云南又有彝医药(拨云锭制作技艺)和“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共2项入选。其中,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是云南中医药项目的首次入选。
经过多年抢救和挖掘,云南彝族医药研究和开发取得突出成绩。已整理彝族药1189种,发掘出彝族医药古籍文献214种,出版《云南彝医药》《彝医揽要》等一批彝族医药专著。王正坤研究团队所完成的《彝族传统医药知识体系的挖掘整理与传承研究》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颁发的民族医药科技进步奖和民族医药传承贡献一等奖。彝族水膏药疗法和彝医药拨云锭制作技艺两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先后申报彝族成药137种。彝心康胶囊、调经养颜胶囊、肠胃舒胶囊等一批新的彝族成药已投放市场。
张超主任委员布置了专委会任务。专委会将开展传统医药调查和抢救性记录,建立民族民间医药数据库。推荐和认定确有专长或一技之长医师,协调颁发诊疗资格证书。建立省级民族民间医药传习所,将民族民间医药融入全省健康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扩大民族医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明年召开佤医药国际交流大会,让更多民族医药疗法参加湄公河国际医药高峰论坛,展示其独特技艺。支持西双版纳傣医建立傣医堂,支持丽江纳西医建立纳西东巴非遗博物馆。开办民族民间非遗保护骨干人才培训班,提高传统医药非遗保护技能。文章、图片:杨祝庆(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