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非遗传承 大学梦圆

日期:2015-12-29

        19日,一场着眼于“强基础、拓眼界”,旨在提高传承人群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第二、三期云南研习培训班正式开班。

        培训分为民族服饰制作技艺类培训班和民族刺绣、织锦、扎染技艺类培训班两个班。参加培训的是来自云南省15个州(市)和贵州省的151名非遗传承人,学员特点为女性学员占大多数,有139人,占总数的92.1%,男性学员仅为12人;学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学本(专)科10人;高中 (含中专) 13人,初中29人,小学89人,不识汉字10人。有项目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6人,其中省级传承人8人,州(市)级传承人14人,县(市、区)级传承人24人,占30%;涵盖彝、汉、苗、傣、傈僳、白、景颇、布依、布朗、阿昌、壮、佤、哈尼、藏、水等15个民族,其中彝族和汉族84人,占55.6%。

        本期培训,以“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专家讲座、交流研讨及创作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上课时间安排较紧,课后还得完成作业,虽然学习比较辛苦,但大家都满怀欣喜。各级领导和老师们都高度重视培训班的工作,关心帮助学员起居生活和学习,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等管理制度。积极走访学员,为大家做好协调保障,不断完善培训工作。

专心绘画

专心绘画

学员自助餐

学员自助餐

培训学员整体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不少学员在满怀欣喜的同时,担心上课听不懂。丽江市永胜县火草纺织技艺县级传承人兰金秀(彝族他留人)说:“没有进过一天学校,不识汉字,家里又困难,要不是政府给这个机会,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来昆明,来上大学。”面对这些传承人的担心,老师们总是给学员鼓励,“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只要用心学习就好,就算是圆了大学梦。”大理市市级传承人杨亚辉心态乐观,她是省级非遗传承人杨慧英的女儿,上过大学,现在回家帮母亲一起传承,家里自筹资金建起展览馆,希望能以自己学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技艺相结合,传承本民族刺绣的基础上,打开视野,学习创意设计,提升审美修养,增加本民族产品附加值,发展白族的民间刺绣和民族文化。

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

悉心指导

悉心指导

按照课程安排的要求,还组织学员参观云南省博物馆,开展实践学习活动。通过参观学习,改变学员们对老旧服饰和绣品等工艺品,时间年代久远,太老、太旧,不如新款式漂亮,不好意思拿出来展示的看法,对民间工艺品有了新的认识。省级刺绣技艺传承人普发珍就说,“以后要注意珍藏保存老旧服饰和绣品,要保护好我们民族的宝贝”。

云南省博物馆内情不自禁起舞

云南省博物馆内情不自禁起舞

 和而不同,打破局限,改变思维,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方式是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李异文给学员上课时谈到“中国和日本就如打过架的两兄弟,到子女一辈仍没有和好,但日本人保护非遗的成就举世瞩目,他们非遗保护的模式和方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今天我们这个培训班的目的也是在保护好本民族技艺的同时,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保护方法和途径。”

文、图:杨剑龙(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