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民族服饰风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云南民族传统服饰展演在昆举办
2016年新年伊始,一场别开生面的云南民族传统服饰展演在云南艺术学院呈贡校区安康音乐厅拉开了帷幕。1月8日、9日晚,由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文化厅、省文产办联合主办,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戏剧学院、音乐学院承办的“云南民族传统服饰展演”精彩上演,来自全省16个州市26个民族的200多套民族传统服饰齐齐亮相,为观众奉上了华丽的视觉盛宴。
台前:倾力呈现视觉盛宴
踏着音乐的节拍,50多名来自云南艺术学院模特专业的学生或昂首阔步,或款款徐行。从滇东北的昭通苗族服饰,到滇西北的藏族、纳西族服饰;从石林的彝族撒尼服饰,到苍山洱海间的白族服饰;从支系众多的哈尼族服饰,到比邻而居的景颇族、阿昌族服饰……在短短一个小时里,200余套囊括全省26个民族及各民族所属支系的服装、服饰被轮番展示。观众仿佛徜徉于云南的秀美山水之间,领略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族服饰画卷——不仅能近距离直观感受着各民族传统服饰的质、形、饰、色、画,享受一波又一波的视觉冲击,还能品味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民族服饰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
迪庆香格里拉藏族男装和藏族童装
纳西族传统女装
大理剑川白族少女装
德宏陇川景颇族女装
德宏陇川阿昌族女装
普洱墨江哈尼族白宏支系女装
玉溪新平傣族花腰傣傣雅女装
丽江宁蒗拉伯乡汉族女装
诚然,云南民族传统服饰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鲜明靓丽的表征。服饰不仅是遮蔽身体、抵御严寒的工具,它还承载着各民族生产生活环境的文化信息,体现着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累积凝聚的民族智慧。居住在雪域高原迪庆的藏族同胞,以纯羊毛手工纺织制作男女各式藏袍、纯羊毛围腰、腿带、鞋带等。纺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它以纯羊毛为材质,通过纺织、裁剪、漂染、水煮、防腐等技艺处理,制作出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为一体,具有传统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藏族服饰。居住在金沙江畔湾碧乡的傣族妇女每逢在夏季上山采摘野生火草,撮下叶片背面的白膜,经捻线、纺织、染色、晒干、裁剪、缝制等工序,制作出代表她们地方民族特色的“火草筒裙”。
迪庆德钦藏族女装
楚雄大姚湾碧傣族女装
少数民族的服饰,如同少数民族的根,纵横交织的经纬里,藏着他们家乡的山,淌着他们家乡的水。保山市昌宁县的苗族女装完整地保留了古代“五色衣”的特点。心灵手巧的苗族妇女用一条条彩线记录了苗族先祖在迁徙过程中走过的一条条山路、淌过的一条条江河。每一条红线,记录了苗族经过的一场场血战。每一个图案,代表着苗族曾经固有的家园。
少数民族的服饰中,也蕴藏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鹤庆彝族白依人火草女装又称“蜜蜂衣”,女装腰带以黑色和黄色为主色调,意在纪念蜜蜂将他们的祖先从金沙江畔引到水草丰美的鹤庆定居。德昂族女子服饰主要包括头饰、对襟上衣,腰箍和筒裙。据说,德昂族的先祖曾娶了一位鸟姑娘。鸟姑娘茹毛饮血,鲜血从嘴里流出来,染红了衣襟、袖口和筒裙。鸟姑娘总是飞回娘家,老丈人心疼女婿,就变出腰箍,给鸟姑娘戴上,鸟姑娘便不会飞了,与德昂族先祖过上幸福的生活。德昂族女子从祖先那里承袭下戴腰箍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德宏芒市三台山德昂族女装
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文化。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陈劲松院长介绍说,希望通过此次展演,在充满特色的民族服饰里,展示少数民族发展过程中关于历史、人文、环境、创意里的感悟;期许通过展演,借助传统与创意,向社会宣传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推广云南的文化价值,给世界、中国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幕后:共同守护文化根基
云南少数民族资源丰富,不同的少数民族中拥有数量众多的支系,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支系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民族传统服饰蕴含着各民族的社会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体现民族自我意识的视觉符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目前,我省的苗族服饰 (昌宁苗族服饰)、彝族服饰两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尼族服饰、傈僳族服饰、布朗族服饰、拉祜族服饰、德昂族服饰、藏族服饰、傣族服饰、纳西族服饰先后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外,我省还有纺织、剪纸、刺绣、印染、金属锻制等一系列与民族传统服饰制作相关的非遗项目,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名录体系,为我省民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弘扬我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加强对外交流,为绚丽多姿的民族传统服饰搭建展示平台, 主办方面向全省发布民族传统服饰征集信息,得到了各州市、各民族同胞的积极响应。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主办方共收到两个批次、总计近三百余件民族服饰。经专家评审,最终确认203套服装进入展演。值得一提的是,与本次展演同期进行的还有由文化部主办、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承办的第二、三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来自云南16州市的150位培训学员中有近70位学员的民族传统服饰入围本次展演。
工作人员收集整理各民族服饰
民族服饰持有人向工作人员讲解服饰文化
为了共同办好此次活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非遗保护单位、高校师生、各地州的文化工作者和民族传统服饰持有者、传承人们组成了一支高效的队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同完成了涵盖200余套民族服饰的大型精美画册《云南民族传统服饰图集》静态、动态数据采集工作。为了保证展演的顺利进行,各地州的文化工作者和民族传统服饰持有者、传承人们放弃进场观看正式演出的机会,连续4天顶着严寒在后场为模特抢装换装,为模特讲解服饰的文化内涵,介绍本民族的礼仪,使模特的展示更加贴切自然。
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坚信云南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提升、推广在未来会有更多各类精彩、完美的活动呈现。我们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传承、传播活动中,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根基。
文章:丁晓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片:阮坤瑾 马秀娟(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