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昭通市新增1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日期:2016-01-13

        日前,经过深入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填报申报书、召开专家评审会、向社会公示通过审核项目等相关工作之后,昭通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昭政发〔2015〕55号)文件,公布了苗族古歌等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端公戏等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内容涉及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体育、传统戏剧和曲艺等5个非遗类别。

        公布名录中,昭阳区3项:苗族古歌、韩氏唢呐制作技艺、张蝴绵制作技艺;巧家县2项:巧家小碗红糖制作技艺、炉房斑铜制作技艺;彝良县1项:苗族古歌;大关县1项:苗族射弩;盐津县2项:端公戏、苗族大唢呐;永善县2项:伍寨彝族月琴制作技艺、端公戏;威信县1项:端公戏;绥江县1项:金钱板。

昭阳苗族古歌

韩氏唢呐制作技艺

炉房斑铜制作技艺

苗族射弩

巧家小碗红糖制作技艺

金钱板

威信端公戏

苗族大唢呐

盐津端公戏

彝良苗族古歌

永善端公戏

伍寨彝族月琴制作技艺

张蝴绵制作技艺

        截至目前,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有30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8项,市级82项,县区级200项);已命名的在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52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9人,市级传承人36人,县区级传承人96人)。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不断完善、保护队伍的不断充实,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日趋加强、不断推进。下步,我市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与生产性保护工作,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与合理开发相结合,为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章、图片: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