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斯人驾鹤已西去 ——深情缅怀彝族海菜腔国家级传承人阿家文先生

日期:2016-12-21

        阿家文,彝族,1939年生于云南石屏县曲左村。四弦琴技艺精湛,有"滇南一把琴"之称,曾获云南省政府授予的“云南民间艺术家”的称号,获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彝族海菜腔》代表性传承人。于2016年12月16日中午12点14分去世。

阿家文先生

        2016年3月、8月,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石屏县文化馆相关专家组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组曾先后两次赴石屏县曲左村初步完成了彝族海菜腔国家级传承人阿家文老师的抢救性拍摄。拍摄之初,在得知阿家文老师77岁高龄加之生病这一情况后,工作组对采访拍摄十分担心。但随着拍摄工作的进行,老人克服病痛坚持完成了长达5个小时的采访拍摄,使抢救性拍摄基本完成。阿家文老师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热爱、其精湛的非遗技艺、谦逊温文尔雅的人格魅力打动了拍摄组的所有成员。今闻先生去世之噩耗,工作组深感悲恸,作此文以缅怀先生。

开展抢救性拍摄

抢救性记录口述史访谈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哨冲镇曲左村是一个彝族同胞聚居的村庄,居住在这里的彝族支系尼苏人能歌善舞。四弦琴,又名月琴,是当地彝族烟盒舞、海菜腔、花腰调的主要伴奏乐器,几乎称得上是当地彝族歌舞的灵魂乐器,也是当地彝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关于四弦琴,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有趣的小曲儿:“小小弦子一块柴,抱在手中搂在怀。衣裳穿破几十件,生死不放这块柴。”阿家文便是一个爱琴如命的好琴手。

阿家文先生生前工作照

阿家文先生的四弦琴

阿家文先生弹奏四弦琴

阿家文先生为彝族(花腰)民歌伴奏

阿家文先生向曲左四弦队传授四弦弹奏技巧

阿家文向儿子阿进旺传授四弦弹奏技巧

阿家文向孙子阿志发传授四弦制作技艺

阿家文向徒弟传授四弦弹奏技巧

阿家文向徒弟传授四弦制作技艺

        阿家文,1939年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哨冲镇曲左村。受当地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及“吃火草烟”民俗文化的影响及自身对音乐的极高天分和热爱,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爱上了四弦琴这种民族乐器,17岁时,他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琴手了。因为高超的四弦制作及演奏技艺,1993年,中央民族音乐学院田丰教授在昆明创办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阿家文被聘为教员。他积极向学员们传授四弦琴及海菜腔技艺,培养了许多优秀民间艺人,如李怀秀、许国勇等。此外,阿家文还曾先后参加赴北京、深圳、香港、美国等地演出,他那精湛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众多的海内外观众高度评价。其先后荣获云南省政府授予的“云南民间艺术家”的称号、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彝族海菜腔》代表性传承人。

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接受搜狐网采访

        斯人已逝,技艺长存!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物质文化活态传承人的关键。近年来,为加强传承人保护,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云南省积极采取了多项措施,帮助传承人提高传承能力,使传承队伍日益壮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年老体弱等原因,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去世不断增加,在世传承人也多年事已高,截止目前,云南省69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已有17人去世,在世传承人中70周岁以上的占到56%,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刻不容缓。对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将传承人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与自身掌握的精湛技艺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从而为历史留下宝贵档案,为后人留下珍贵记忆,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王晓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苏保华 梁跃敏(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石屏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