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日期:2017-07-06

        2017年7月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万丽君,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福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任梁斌等领导出席会议,与会来宾还包括嵇锡贵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师生代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现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就是要确保其生命力,实现可持续传承和发展。作为非遗载体的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非遗的知识和技艺,同时也肩负着开展传承工作以及培养后继人才的重任。在传统“师带徒”传承方式基础上,将传承纳入现代教育体制,培养理论知识与高超技艺兼具的新时代传承人,是时代发展对非遗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命题,也是非遗传承发展的迫切需要。研讨会上,参会人员围绕非遗保护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展开了积极探讨。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人才培养情况

        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系统介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人才培养的有关情况。吕院长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人才培养工作主要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的从业人员短期培训、校企合作的企业技术教育,以及研究生院开展的研究生学历教育共同构成。多年来,凭借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雄厚师资,并依托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的专业力量,研究生院作为艺术教育的实施机构,积极开拓创新,大力开展非遗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培养目标上,中国艺术研究院进行方向划分和目标定位,精准对焦三类人才培养:一是非遗保护研究方向的学术型博士、硕士研究生,以撰写学位论文方式着重培养其理论研究能力;二是保护实践和传统技艺两个方向的艺术硕士,前者着重培养其根据国家政策开展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后者重点培养其传承传统技艺的创作能力;三是培训班学员,主要针对全国非遗保护工作系统的在职人员,以课堂学习和考察交流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其管理工作水平。在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课程与课题、讲授与实操的紧密结合,要求学生既要学习掌握非遗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也要掌握专业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还要通过田野考察、调查采访、参与课题等途径,深入了解非遗实践现状和前沿态势。

        自2007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非遗专业方向硕博士等高级人才培养工作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还利用学术资源优势和师资优势不断创新非遗人才培养方式,是首个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聘为研究生导师的单位。此举切实将一对一的师徒相传纳入现代学历教育体制,受到社会的欢迎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凭借业绩卓著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探索多种非遗人才培养方式、开展并完善非遗传承人保护和培养方面已逐渐形成体系、办出特色。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参加研讨会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万丽君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上,与会者高度评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所开展的非遗保护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在会议中谈到,文化部和教育部正在联合开展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让传承人群增学养、强基础、拓眼界。要让传承人在学习手艺时,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坚定自己对文化的认知,进而使其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去传承传统文化。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万丽君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态势,并认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育实践,特别是在非遗学科的办学定位、教学内容设置以及师资队伍搭建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探索,为未来解决学科定位等关键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荣启在会上发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李博生在会上发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在会上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在会上发言

        与会的专家学者及传承人导师结合自身非遗人才培养实践发表了观点,并从育人、传艺、授课等多个角度提出建议,相关专业毕业生和在读学生也在会上交流了学习心得。与会者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对于认真总结非遗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吸取其他单位及行政指导部门意见和建议、推动建立理论与实际兼容并蓄的非遗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会议成果也将促进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一步构建具有引领作用的非遗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承水平。

来源:转载自公众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