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日期:2017-10-08

    俗语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节后,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冷寒而将欲凝结,放出微微的寒光。如果说白露是诗意的,那么寒露就是美丽的。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二字最是冰清玉洁。寒露之后,雨季的喧嚣归于宁静,烈日的火热归于萧瑟,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寒露







▲节气文人画《寒露》    朱樵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也是标志秋天的第5个节气。按传统历法,寒露是九月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指此节气气温进一步降低,草木上的露水不仅发白,而且非常冰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天文上规定,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


        民间称“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到了寒露,中国各地已全面进入秋季。北方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则四野萧瑟、时见早霜,即将或已经进入初冬。


        秋风起,秋意凉。落叶纷纷下,满地尘飞扬。此情此景,似乎是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个思乡、怀人、伤别、叹时的特殊时节。

寒露

物候与花信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最后一批也迁往南方;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而海边却突然出现很多壳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的蛤蜊,古人不解,以为是雀入大水变成了蛤蜊;当此时节,菊花遍地开放。

        花信,本节气无花信。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


寒  露

(Cold Dew



▲节气文人画《寒露》    朱樵

图片来源:《二十四节气国画图册》

寒露

相关民俗

        寒露是个水汽类节气。“寒”表示露水更浓,天气由凉转寒。寒露时节,鸿雁南迁,菊花开放,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速度很快,昼夜温差增大,有些地方开始出现霜冻。

        俗话说,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人们把夏天的衣服收拾起来,穿不上了。至于习俗,则是千里不同风。


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
        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可以说,香山是国内最具口碑的赏红叶地点,说到红叶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提及。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

        香山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东麓,这里层峦叠嶂,海拔577米,满山黄栌树,霜后呈紫红色。寒露之后,香山方圆数万亩坡地上红艳似火,远观以为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椭圆的树叶。

        香山观赏红叶绝佳处是森玉笏峰小亭,从亭里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

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

        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芝麻分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二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不是多余的,是不能省略的。谚语说:“嚼把黑芝麻,百岁无白发”,意思是说黑色芝麻养黑发。黑芝麻又称胡麻、黑脂麻、胡麻仁。在中医笔下的处方中,常见胡麻仁,其实就是黑芝麻。在中医看来,黑芝麻不仅能养黑发,还有护肤美肤的作用。常吃黑芝麻,干燥、粗糙的皮肤能变得细致、光滑、柔嫩,从而延缓衰老。

        还有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这道出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

        此外,由于寒露与重阳节往往相近,人们在这个时节还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


菊花茶,坚持喝





        每个季节都有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寒露三候中的“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此外,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每值秋收以后,温州人善于酿制各种美酒,其中到寒露时也少不了酿制几坛菊花酒。此刻将初开的菊花和少许青翠的枝叶,掺和在粮食之中一起用来酿酒,一直到第二年这个时间才开坛饮用。据说这种菊花酒对人的身体大有益处。

        在寒露这一天,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今天大家则喜欢多饮枸杞菊花茶。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今人如果嫌麻烦,那可以泡上一壶酒或茶,每天坚持喝,也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其含义就是,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湘南产桐子、油茶的地区均有禁山习俗,寒露开禁后方准拣山。大人小孩在这天都会上山采摘茶籽。小孩更大的乐趣则是吃“茶耳”“茶泡”。

        湘西侗族人民有寒露制腌鱼的习俗。据说在这天用米酒、食盐、糯米饭、辣椒面、花椒粉、姜丝等作料腌制的鱼味道特别好。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

        而在温州,人们除了饱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有的用米酒来醉,有的用盐水来呛,更有的把鲜蟹醉后再将里面膏汁挑出来单独存放,以便招待亲朋好友时品尝。

来源:转载自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