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挖掘文化基因 传承民族精神——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综述

日期:2017-12-16

        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是展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高规格艺术盛会。最早由云南省文化厅与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发起。自199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转眼二十年之约已至,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再次掀起一场辐射全省的民族民间艺术狂欢。

        12月11日晚,玉溪市聂耳大剧院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全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此拉开帷幕。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致开幕辞,玉溪市委书记罗应光宣布展演开幕,玉溪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德华致欢迎辞。云南省和玉溪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正洪主持。

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致开幕辞

玉溪市委书记罗应光宣布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开幕

玉溪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德华致欢迎辞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正洪主持开幕式

        仪式结束后,由玉溪聂耳竹乐团和玉溪师范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创作的大型文艺演出《秘境云南》,为观众们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晚会采用大量云南特有竹制乐器,创新性地将各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器乐演奏与原生态民族歌舞融为一体,展示了来自云南26个民族血脉中流淌的文化记忆和世代传承的艺术基因,全场气氛热烈欢快,掌声、喝彩声不断。

第一章《林子》

第二章《寨子》

第三章《街子》

第四章《日子》 

        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是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艺术创作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检阅。展演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展示了新时代传统文化保护的新风貌。

        12月11日至15日,为期五天的展演活动,紧紧围绕“展示民族艺术风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举办了3场展演比赛,4场巡演及2场开、闭幕式综合晚会。来自全省16个州市22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基层文化馆、文化站工作人员等1000余人参加演出。其中包括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颇族等6个人口较少民族的137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经过长途颠簸,从大山深处赶来,他们或领舞或伴唱,或主演或助演,用高超的技艺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敬畏之心感染着观众,为舞台增添了闪亮的光辉。

        改变以往的单一标准,将参演节目分为传统性与创新性两类,是本届展演的全新探索和最大亮点。63个参展节目中,有34个传统性节目,29个创新性节目。

        其中,传统性节目强调民间性、原真性。要求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形态,在不伤害原有形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编排,强化、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如玉溪市代表队的传统类舞蹈《磨皮花鼓舞》,取材于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花鼓舞”,演员阵容强大,以磨皮村及周边村寨的村民为主,分男女两队,在大鼓、腰鼓、锣、大钹、小镲的伴奏下起舞。舞蹈动作刚劲有力、气势磅礴,表现了彝族祖先为保卫家乡骁勇善战、勇猛抗敌的大无畏民族气概。临沧市代表队的传统类声乐节目《赶马调·赶马阿哥要出门》源于永德县茶马古道流传甚广的山歌小调,曲调朗朗上口,歌词质朴感人,“豌豆开花四伸藤,赶马阿哥要出门,绿叶垫床天当被,就地挖个洗脸盆”,将赶马人路途中的酸甜苦辣演绎得淋漓尽致。

传统类舞蹈《磨皮花鼓舞》 

传统类声乐《赶马调·赶马阿哥要出门》

        创新性节目强调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意,立足传统且有新意。广泛选取当地独具特色的各类民族民间歌舞乐素材,或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中选取新题材,提炼新语汇,创作出既有浓郁乡土气息、鲜明民族风格,又能体现新时代风貌并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以昭通市代表队带来的回族舞蹈《心路传承》为例,节目以昭通鲁甸地区回族的生活情境为创作元素,结合回族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民族民间文化内涵加以提炼,通过艺术化、舞台化的处理,表现了回族人民传承古老文化和民族信仰,携手各族人民共创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景。怒江州代表队器乐类节目《怒族儿女欢乐多》则取材于福贡县匹河乡怒族民间“嘟嘟哩”乐曲,采用改良版的“嘟嘟哩”与“连心笛”,由一对青年男女对吹,表现了二人相识、相爱、相守的爱情经历,节奏甜蜜而轻快,富有乡土气息与民族风味。

创新类舞蹈《心路传承》

创新类器乐《怒族儿女欢乐多》 怒江州代表队

        传统性节目与创新性节目主要的区别在于改编加工的“度”不同,但归根结底都致力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大批基层编导与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甘当民族传统文化与民众现代生活联通的桥梁,经过精心挖掘、整理、编创,将众多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参演节目中精彩呈现,除彝族民歌、布朗族弹唱、傈僳族民歌、口弦乐、安宁小调、彝族左脚舞、纳西族热美蹉、哈尼族棕扇舞、壮族纸马舞、白族霸王鞭、彝族花鼓舞、白族“力格高”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类项目外,牡帕密帕、阿诗玛、苗族叙事长诗《红昭与饶觉席那》等民间文学类项目,傈僳族刀杆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彝族赛装节、瑶族度戒、彝族阿卑节、壮族赶花街等民俗类项目也在节目中得以一一呈现。更有细心的编导,以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临翔碗窑陶器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类项目为素材,创编了富有情趣且地域特色鲜明的优秀节目,使本届歌舞乐展演成为一次百花齐放、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盛宴。

        用艺术滋润生活,以真情谱写时代。为了让更多群众近距离感受到这场热火朝天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盛会,主办方挑选了部分优秀节目,组成两个小分队,利用两天时间,分赴玉溪市聂耳文化广场、春和镇刘总旗社区广场、峨山县文化广场大舞台等地演出。

        12月12日、13日,每天上午10:00、晚上19:30均有一台晚会在各大广场演出,吸引了众多当地群众前来观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闲来锻炼的老年人、喜爱民间文艺的男女老少齐聚在舞台下驻足观看。刘总旗幼儿园副园长表示,众多少数民族的特色节目汇集在一起展演,对小朋友们来说是很难得的机会,组织观看节目,对拓展孩子的视野,培养他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惜与热爱十分有益。

        各州市代表队还将本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聂耳大剧院门前陈列展示,增进了交流与学习,也吸引了市民们的关注。人们通过静态与动态的展示展演,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意义,对提升全民的保护意识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传统类舞蹈《尼西情舞》 迪庆州代表队

创新类舞蹈《山花》-西双版纳州代表队

传统类舞蹈《怒苏·嘎》 怒江州代表队

展演现声吸引了广大群众前来观看

省级传承人黄飞给小朋友们演唱山歌

        12月15日晚,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闭幕式颁奖晚会后华丽谢幕。

        云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正洪,玉溪市委常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田川,玉溪市人大副主任叶本功,玉溪市政协副主席汪燕萍等领导出席闭幕式。本届展演还得到了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高度重视,非遗司传播处副调研员韩冰亲临颁奖晚会现场观摩指导。

        杨德聪主持闭幕式并揭晓本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彩云奖”获奖名单。

云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主持展演闭幕式

        经过几天紧张的演出和评比,本届展演共产生金奖10个,银奖12个,铜奖19个,优秀奖22个。其中,金奖节目为:传统类舞蹈《磨皮花鼓舞》、传统类器乐《阿哥四弦转花乐》、创新类舞蹈《滇池夕阳》、创新类声乐《赶花街》、传统类器乐《山乡乐汇》、传统类声乐《牡帕密帕·山谷的回声》、创新类舞蹈《力格高》、创新类舞蹈《心路传承》、创新类舞蹈《山花》、传统类声乐《放猪调》。

楚雄州代表队传统类器乐《山乡乐汇》

大理州代表队创新类舞蹈《力格高》

红河州代表队传统类器乐《阿哥四弦转花乐》

昆明市代表队创新类舞蹈《滇池夕阳》

临沧市代表队传统类声乐《放猪调》

普洱市代表队传统类声乐《牡帕密帕·山谷的回声》

文山州代表队创新类声乐《赶花街》 

西双版纳州代表队创新类舞蹈《山花》

玉溪市代表队传统类舞蹈《磨皮花鼓舞》

昭通市代表队创新类舞蹈《心路传承》

        另有舞蹈《跳左脚》、舞蹈《木雀与棕扇》、声乐《牡帕密帕·山谷的回声》、声乐《火塘恋歌》、声乐《迪庆藏族礼宾歌舞“仁侥”》等5个传统类节目获传承奖。

传统类舞蹈《跳左脚》 楚雄州代表队

传统类舞蹈《木雀与棕扇》 红河州代表队

传统类声乐《牡帕密帕·山谷的回声》 普洱市代表队

传统类声乐《火塘恋歌》 丽江市代表队

传统类声乐《迪庆藏族礼宾歌舞“仁侥”》 迪庆州代表队

        楚雄、普洱、大理、玉溪等4个州市代表队获优秀组织奖;昆明、曲靖、昭通、红河、文山、保山、丽江、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怒江、迪庆等12个州市代表队获组织奖。

获得金奖

获得银奖

获得铜奖

获得传承奖

获得优秀奖

获得优秀组织奖

获得组织奖

        李正洪致闭幕辞,高度称赞本届展演是一次坚守中华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的民族文化盛会;是一次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的民族团结盛会;是一次践行群众路线、分享美好生活的群众共享盛会。

        随后,从此次展演中挑选的19个优秀节目组成的《不忘初心 守住根脉》文艺晚会,让观众们再一次回味和感受了展演中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五天展演期间,近万名观众和演职人员前来观看和学习,聂耳大剧院座无虚席,场场爆满,赞誉声不绝于耳。一些观众特意带着孩子前来观看演出,小朋友们目不转睛,一会儿感叹演出服饰的炫丽夺目,一会儿又忍不住跟着节奏手舞足蹈,嚷着让家长录下自己喜欢的节目,回家以后继续回味。晚会结束后,观众们争相与演员合影留念,期望将这种美好的感觉定格。


参加闭幕式的领导与演职人员合影

        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由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玉溪市广播电视局、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承办。在各主承办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整场活动节俭高效、平安和谐、富有特色。

        11日晚召开的领队预备会上,组委会办公室下设的九大职能部门分别与各州市领队充分沟通,为展演的顺利举办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9名委员组成的评奖委员会,在监审组的监督陪同下,不辞辛苦,连续奋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认真的专业精神确保了评审工作有纪律、高效率地顺利完成,实现了本届评奖工作的公平、公开与公正。

        15日下午的编导座谈会上,专家评委就声乐、器乐、舞蹈三类节目进行综合点评,各州市编导踊跃发言,杨德聪副厅长在总结中指出: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是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本届展演得到了各州市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参与,大家很好地把握了展演的新规则、新要求,尽管组委会对参演人数有所限制,展演队伍的规模仍较上届有所扩大。特别是大批年轻人的加入,为展演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节目增添了很多推陈出新的精彩之处。

        展演期间,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展演期间,共动用140余名工作人员,启用60余名志愿者,调动30余车辆,调用警卫、安保200余人。各部门成员认真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协调有力,为本届展演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16个代表队严格遵守活动日程,密切配合组委会安排,有序组织演员,克服困难,严守纪律,确保了本届展演的安全有序。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云南电视台、云南网、《云南日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云南民族宗教网、《昆明日报》、昆明电视台、《民族时报》、玉溪市电视台、《玉溪日报》及新浪、网易等20余家新闻媒体对活动情况进行了采访报道,新闻工作者对台前幕后的深入挖掘,对活动各方面的务实报道,为宣传歌舞乐展演的宗旨和扩大歌舞乐展演的影响,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纵观全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不禁慨叹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之丰富与博大精深,也不得不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果感到欣慰与自豪。如何将身边这座神奇瑰丽的文化宝库守护好,使之生生不息、造福长远,是我们每个人肩头不可推卸的重任。衷心祝愿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认同感与凝聚力的道路上勿忘初心,走得更加坚定长远。

文字:李艾玲(云南省非遗中心)

图片:阮坤瑾  吴昭红 马秀娟(云南省非遗中心)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