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最好新秋时——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日期:2018-08-23

图1 水彩画《处暑》(作者:施颖)

节气概说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今年的处暑时间是2018年8月23日(农历戊戌年七月十二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气温逐渐下降。处暑节气的物候特征是:“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此时老鹰开始捕猎鸟类,万物开始凋零,五谷成熟的季节到了。处暑节气之后,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早晚已有浓重的凉意,白昼时间减少。

图2 处暑前后,芝麻开花 (摄影:李楠)

农事农谚

        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有暖湿气流经过,往往形成降雨。风雨过后,人们会感到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进入9月,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较多,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而“华西秋雨”以绵绵细雨为主,雨量不是很大。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对于刚刚走出三伏,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果蔬种植、畜牧方面也需做好抗旱及秋季防疫工作。

        这一时节的农事活动在以下农谚中可略见一斑: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十日忙割谷。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

立秋收早稻,处暑雨似金。

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棉花。

处暑有落雨,中稻粒粒米。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

处暑早,秋分迟,白露种麦正合时。

图3 放河灯(来源:网络)

节气习俗

       祭祖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古代传统节日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到月底,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此时,有些农作物已经成熟,民间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供奉时行礼如仪,用新米等供奉祖先,向祖先报告收成。此外,人们还会在中元夜放河灯,用以悼念逝去的亲人,保佑在世的亲友安康。

图4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摄影:李楠)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尤其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此时正是郊游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散自如,不像大暑时浓云成块。民间素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就是“出游迎秋”之意。 

         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老鸭味甘性凉,做法多样,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处暑时节,人们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老字号通常选用当季的百合、陈皮、蜂蜜、菊花等食材来调制老鸭,符合这一时节润肺健脾、清热生津的原则。

图5 象山开渔节盛况 (来源:网络)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著名的开渔节有象山开渔节、舟山开渔节、江川开渔节等。开渔节时,原本帆樯林立、千舸锚泊的平静海面,瞬间成为机器轰鸣、汽笛长鸣、千舸竞发的场景,人海涌动、鼓乐喧天,一派壮观景象。

节气养生

       夏秋之交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此时的冷热变化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以及肠胃炎、感冒等,需注意防范。加之气候逐渐干燥,饮食方面宜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少食辛辣。

       进入秋季后,人体进入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会产生一种疲惫感,这种状况就是“秋乏”。人们的起居需做出相应调整,比平时增加一定时长的睡眠为好,以适应“秋乏”。此时,秋意正浓,是畅游郊野的好时节,适合户外运动。

来源:转载自公众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