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永不落幕的艺术盛会——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综述

日期:2019-11-27

        11月20日晚的大理群众艺术馆舞台上,随着纳西族“阿卡巴拉”舞蹈的结束,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观众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本届展演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大理州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承办。

        这场持续了5天的艺术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省16个州市的1000余名演职人员汇聚大理。18个民族的69个节目参加本次展演,包括37个传统类节目和32个创新类节目。按演出形式划分,含声乐节目30个,舞蹈节目25个,器乐节目14个。

        传统类节目强调民间性、原真性,在不伤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形态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编排,使其文化内涵得以更有力呈现。演员以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和当地村民为主,服饰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十分鲜明。以舞蹈节目为例,本届展演中,大理州代表队的《巍山打歌》、普洱市代表队的《跳笙》、保山市代表队的《寻迹钹魂》、红河州代表队的《吹响鱼鳞跳起铓》、西双版纳州代表队的《簸箕·象脚鼓》、临沧市代表队的《紧那罗》、德宏州代表队的《光邦》、迪庆州代表队的《阿卡巴拉》等传统类舞蹈节目,都是通过恰到好处的编排,使传统舞蹈在民间的技术技巧得到彰显,突出了舞蹈的群众性和强大感染力,受到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楚雄州代表队的《琴声悠悠·彝娃乐》中32个身着彝族盛装的小朋友娴熟的左脚舞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的最生动展示。正如本届展演评委,原云南省文化厅艺术处调研员吴思明所说,“民族民间歌舞乐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最浓郁的乡土气息,最接地气的舞台呈现,最贴近民众的情感交流,最具特色的艺术个性彰显和最自然的真情实感流露。”守护这份生命力,挖掘、整理、保护、弘扬、传承云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初心所在。

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传统类金奖节目

《跳笙》(舞蹈)普洱市代表队

《巍山打歌》(舞蹈)大理州代表队

《二里半腔》(声乐)大理州代表队

《则》(声乐)昭通市代表队

《闹婚调》(器乐)西双版纳州代表队

       创新类节目强调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意。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中汲取营养,提炼精华,进行创作,达到“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效果。玉溪市舞蹈节目《伞下卜少》、《荷田风韵》从不同角度展现“花腰傣”少女的生活,舞姿曼妙,意境清新优美。昆明市声乐节目《白鹭飞来》以古老的海菜腔为灵感,通过艺术加工,带给观众全新的听觉体验;文山州声乐节目《吩芮㟖洛》以广南八宝“弄驴民歌”为底色,歌曲新颖又极富壮族特色。丽江市声乐节目《哦鲁唠,敖鲁唠》在纳西族民歌曲调基础上填词创作,表达欢聚的喜悦。曲靖市器乐节目《滇韵荟萃》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滇剧曲牌、唱腔及吹牌加以发展和编配,用器乐合奏的形式展现出滇剧音乐的独特魅力。大理州器乐节目《开秧门》汇聚白族开秧门民俗活动中所用的多种乐器,经过重新编排,合奏出一片祥和喜庆气氛。

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创新类金奖节目

《荷田风韵》(舞蹈)玉溪市代表队

《白鹭飞来》(声乐)昆明市代表队

《嘿!玖啦》(声乐)昭通市代表队

《开秧门》(器乐)大理州代表队

《涞阶恩赛·女创拳》(舞蹈)临沧市代表队

       保山市声乐节目《满族小调》的编导以隆阳区瓦房乡水沟洼村的满族民间小调为线索,远赴东北满族地区追根溯源,在专家学者和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完成。弥补了以往歌舞乐展演舞台上一直没有云南满族节目的遗憾,为观众带来诸多惊喜与欣慰。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参演节目中涌现出一批关注现实生活,咏唱新中国,歌颂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昭通市创新类舞蹈《走在幸福的路上》,作品以群舞形式表现彝族群众在党的光辉政策指引下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西双版纳州传统类声乐《歌唱新中国》通过傣族章哈艺人的演唱,表达傣族群众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同类题材的作品还有保山市创新类声乐《苗岭欢歌》、红河州创新类声乐《花开幸福来》、德宏州创新类声乐《今天好时光》、怒江州传统类器乐《民族团结颂》等。

 传统类声乐《歌唱新中国》西双版纳州代表队

 传统类器乐《民族团结颂》怒江州代表队

       展演期间,大理群众艺术馆先后上演《家在大理》开幕式迎宾晚会、三场正式比赛和优秀参展节目组成的闭幕式综合晚会,共计5台演出。另有大理大学、大理市全民健身中心、巍山县南诏文化广场3场户外惠民演出。

开幕式迎宾晚会

       数千名观众亲临演出现场。云南“群文云”数字媒体直播平台对展演5台晚会进行了全程直播,观众在线观看达201186人次。中国网、中新社、新华网、人民网、云南网、新浪网、《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民族时报》、云南电视台、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门户网站、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云南民族宗教网、大理电视台、《大理日报》及今日头条、“抖音”等20余家媒体平台对活动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线上线下累计惠及群众百万人次。

       展演本着贯彻实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政策,保护弘扬云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展云南文化和旅游产业,服务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宗旨,最终评选出“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彩云奖”金奖10个,银奖12个,铜奖18个,优秀奖29个。其中,金奖节目为:昭通市代表队传统类声乐《则》;大理州代表队传统类声乐《二里半腔》;昭通市代表队创新类声乐《嘿!玖啦》;昆明市代表队创新类声乐《白鹭飞来》;大理州代表队传统类舞蹈《巍山打歌》;普洱市代表队传统类舞蹈《跳笙》;玉溪市代表队创新类舞蹈《荷田风韵》;临沧市代表队创新类舞蹈《涞阶恩赛·女创拳》;西双版纳州代表队传统类器乐《闹婚调》;大理州代表队创新类器乐《开秧门》。

       5个节目获传承奖,分别为:楚雄州代表队传统类舞蹈《琴声悠悠·彝娃乐》;红河州代表队传统类声乐《哭嫁》;西双版纳州代表队传统类声乐《歌唱新中国》;保山市代表队传统类舞蹈《箐鸡摆尾》;怒江州代表队传统类器乐《民族团结颂》。

 5个节目获传承奖

       昭通、曲靖、大理、迪庆4个州市代表队获优秀组织奖;昆明、楚雄、玉溪、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保山、德宏、丽江、怒江、临沧12个州市代表队获组织奖。

 4个代表队获优秀组织奖

 12个代表队获组织奖

       云南省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是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乘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东风,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艺术创作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检阅。正是因为有了歌舞乐展演这个平台,观众才得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近距离地、酣畅淋漓地享受一餐高营养价值的民族文化艺术盛宴;正是因为有了歌舞乐展演这个平台,散落在云岭大地高山峻岭、江河湖畔、乡间地头的各族民间艺人才能欢聚一堂,表达交流,建立感情,增进了解;正是因为有了歌舞乐展演这个平台,一批批年轻编导才更加满怀希望与梦想,明确方向,深入生活、扎根民间,从一方热土中挖掘、打磨、提炼出民族文化之精华,献与观众、献与舞台。

       5天的展演虽已结束,艺术的盛会却永不落幕。民族民间歌舞乐鲜活地生长在云岭大地的每一寸土壤,呼唤更多关注与呵护。距离第十二届全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开幕还有700余天,让我们翘首以待。

文字:李艾玲(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图片:马秀娟 吴昭红(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王    海(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