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播 | 李腊翁

日期:2020-06-21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国之瑰宝。正是由于传承人的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历尽沧桑仍熠熠生辉。由于传承人的核心性与不可取代性,加之传承人普遍年事已高,少部分非遗项目仍存在“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危险。传承人所承载的技艺、经验、文化记忆与教学能力,是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来源。

        根据原文化部2015年4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通知》(文非遗函〔2015〕318号)要求及原云南省文化厅工作安排,2015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启动了云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该记录工作通过数字影像手段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把传承人的毕生绝学记录下来,留在当下,留给未来。通过开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云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播活动,希望籍此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记录成果展播(三)达古达楞格来标 | 李腊翁

达古达楞格来标

        德昂族创世神话史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乡和临沧市镇康、耿马、永德、双江县,以及缅甸掸邦、佤邦一带。

        德昂族是我国人口不足二万的少小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三县二市,其余散居于保山和临沧市的部分县、区。德昂族历史悠久,被誉为“古老的茶农”。创世神话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孕育于德昂族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是德昂族先民植物图腾崇拜(原始茶文化)早期发展的自然产物,是“集体创作的部落故事”。约14世纪后,德昂族艺人借用傣族文字对其进行了整理、记录,使这一古老的史诗得以用傣文抄本和口碑的形式流布传承。20世纪80年代初,由德昂族民间著名艺人赵腊林唱诵、翻译,陈志鹏记录、整理的汉文全诗问世。


        《达古达楞格莱标》原傣文抄本长约2000行,汉文全诗长566行,由“序歌”、“茶神下凡诞生人类”、“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战胜洪水和恶势力”、“百花百果的由来与腰箍的来历”及“先祖的诞生和各民族的繁衍”六部分组成。史诗主要讲述了德昂族的诞生与发展,以及德昂族民众同大自然作顽强斗争的艰苦历史,揭示了德昂族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及其“古老茶农”称谓的历史渊源,具有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等诸多价值。

传承人介绍


海报设计:杨建荣

        李腊翁,1928年生,男,德昂族,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古达楞格莱标代表性传承人。

        李腊翁自幼酷爱德昂族民间文学和诗歌。1948年,拜本村佛爷李小老为师,学习傣文、佛经及民间文学,熟练掌握德昂族创世神话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他继承了历代艺人的唱诵技艺,还把史诗唱诵与传统器乐演奏结合起来,表演形式深受群众喜爱。他是德昂族民间文学的集大成者,深知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培养了杨腊所、李吞旺两位传人,还向求教者传授技艺技能,宣传、推介德昂族文化。1979年,李腊翁曾出席“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手、民间诗人座谈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文图: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图片编辑:马秀娟(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王   海(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