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述评

日期:2020-11-21
传统戏剧曲艺汇演
摘要:戏剧曲艺传承千百年不变的精神魅力,也为人们正确认识云南传统戏曲发展的历史脉络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以白族吹吹腔、佤族清戏、杀戏、大词戏、关索戏、端公戏等为代表的一批古老、稀有、濒危的剧种非常难得地走出了大山、乡间的传承圈子,第一次登上全省舞台向社会展演,这些稀有剧种、曲种的表演者大多来自基层、农村,而且民间社团多数演员年岁大,但在舞台上仍以其经典的唱腔、古朴的风格、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人特有的“精神”征服了春城的观众。
关键词:传统戏曲  丰富多彩  传承保护精彩绽放
一、云南传统戏曲荟萃

       跨入2018的新春之际,“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于2018年1月15日至18日在云南省滇剧院拉开了围幕。有来自全省14个州市及云南省滇剧院、云南省花灯剧院,共有33个剧(节)目参演,涵盖了全省21个国家级、省级传统戏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这是云南传统戏剧、曲艺首次集中展示的形式登上全省舞台,吸引了众多戏迷朋友。
       笔者自幼投身滇剧艺术、长期从事非遗保护事业,一直都有这样的一个愿望,能把云南的戏剧曲艺有展示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去关心爱护它。传统地方戏剧、曲艺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传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滇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这次汇演有很多从事戏曲工作人员、研究人员,也有戏曲爱好者都很期待,也是为全省传统戏剧、曲艺的保护传承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从2006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建立以来,第一次进行这样大规模的,全省性的让传统戏剧曲艺集中在昆明的大舞台上展示。此次汇演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和保护成果,彰显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壮大传统戏剧曲艺人才队伍,提升戏剧和曲艺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原则。
       戏曲在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形式,因为它是一个集大成者。戏曲包含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武术、绘画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印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亚里士多德把戏剧的模仿方式界定为“语言和形体动作和内心的表演”。中国传统戏剧即戏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是以歌舞演故事,所在追求呈现的都是美,都是从生活中提炼了出来的最精致的那部分,然后把它舞蹈化、精炼化、固定化,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舞台模式。
       在当今,任何现行的文学史几乎毫无例外地谈到戏剧发展史,似乎戏剧就是文学,就是一种文学作品。也有的学者,把有无完整的剧本作为戏剧是否成熟的标志。更有甚者,在中国明代以来,还出现了只供阅读,不为扮演的所谓“案头剧”。然而,人们的的确确不是到书店或者图书馆去看戏的,历史的事实也是如此,当远古的初民已经创造出戏剧这一形式时,文学萌芽还未出现。戏剧的生命断乎不在于文学。因为,她的存在首先是为着观看,而不是为着阅读。所以戏剧作为一种行为,她的第一需要是演出,而演出就必须有演员,演员活动也就离不开相应的场所,于是有了古希腊悲剧的圆型露天剧场,有了欧洲镜框式的舞台,有了中国的神庙戏台等,当然,还有更不可忽视的表演场所,广场、街头、厅堂、田头地脚乃至一切可以上演戏剧的空间。


滇剧《斩黄袍•战城》
       就中国戏剧发展来说,最早出现还是宋元杂剧,是中国戏剧早期的比较成熟的形式。后来发展到传奇,到昆曲。然后才出现了地方戏,特别是地方戏的产生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是各种艺术样式的逐渐融合,也是戏曲不断趋向成熟的标志。而戏曲从诞生至今,一路上历经无数、吸收无数,这些历经和吸收的,无一不是我们传统文化本身的精华所在。戏曲通过提炼、美化、加工,全部显现到了舞台之上。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传统戏剧和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融合诗歌、辞赋、诗文、绘画、舞蹈、说唱、服饰、武术等传统艺术精华,是各民族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形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民间世代相传。
       对戏曲演员,我一直很敬畏,下的功夫是最多的,学习的时间长,年龄小,条件要求非常高,从肢体条件、声音条件、形象等条件,缺一不可。所以人们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从学徒学艺开始,戏曲就一直传承着一种我们当下需要宣传的精神文化,再不复兴将要失落的民族精神。它从一招一式里,也无处不透露传统文化的浩瀚无穷。这种对传统文化高度汇聚的把控是一般的艺术形式所无法达到的,故而,我认为由其产生的宣传作用与影响也应是最为可观的。曲艺是在说法中现生身,戏曲是在现生中现身。

花灯戏《探干妹》
       云南戏剧、曲艺截止到2017年12月底,云南省共有滇剧、花灯、彝剧、白剧、傣剧、壮剧、白族吹吹腔、佤族清戏、关索戏、皮影戏、大词戏、杀戏、端公戏、香童戏、京剧等15个传统戏剧种类和白族大本曲、傣族章哈、壮族渔鼓、腾冲扬琴、莲花落、昭通唱书、车灯等7个曲艺种类;全省共有四级戏曲类非遗项目82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11个、州市级23个、县级38个;全省共有四级戏曲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30人,其中,国家级9人、省级62人、州市级92人、县级267人;全省共有国有戏剧曲艺院团和民间剧团剧社120个,其中,国有戏剧曲艺院团32个,民间剧团剧社88个;全省共有国有戏剧曲艺院团和民间剧团剧社从业人员2722人,其中,国有院团从业人员1037人,民间剧团剧社从业人员1685人。从这些数字上,就可经看出,从事戏曲表演的人越来越少。
二、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首届戏曲汇演剧(节)目是本民族认同,各民族喜爱,雅俗共赏,易于推广普及的各剧种、剧团长演不衰的传统经典剧(节)目,最能体现传统戏剧和曲艺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特性和剧种特色,凸显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元素。而且汇演剧(节)目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生动质朴,形式丰富多样,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讲述百姓故事,反映多彩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突出“一方水土一方艺”的个性特征。
       该届传统戏曲汇演按专业剧团与民间社团来分类。涉及到滇剧、花灯戏、傣剧、壮剧、佤族清戏、彝剧、白剧、关索戏、皮影戏、端公戏、白族吹吹腔、杀戏、大词戏等13种传统戏剧和傣族章哈、白族大本曲、壮族渔鼓、腾冲扬琴、莲花落、昭通唱书等6种曲艺。分专业类与民间类,专业类设立优秀示范奖与示范奖;民间类设立优秀展演奖与展演奖。分四个专场在云南省滇剧院,两个外场分别在官渡古镇、南强街八十八号剧场展示。这是云南省国家级、省级传统戏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首次集中展示。
       专业剧团:有6个剧种,13个剧目:分别是滇剧1.《斩黄袍·战城》(云南省滇剧院)、2.《五台会兄》(玉溪市)、3.《白水滩》(曲靖市);4.花灯戏《探干妹》(云南省花灯剧院)、5.《莫愁女》(玉溪市)、6.《春燕配》(曲靖市)、7.《白扇记》(宣威市)、8.《羊作媒》(姚安县)、9.《晒衣》(元媒县);10.彝剧《放羊人》(大姚县);11.白剧《十八相送》(大理州);12.壮剧《摸秋》(文山州);13.傣剧《娥并与桑洛》(德宏州)。

傣剧《娥并与桑洛》
       民间社团:有9个剧种,14个剧目,滇剧1.《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昆明市)、2.《京娘送兄》(凤庆县);3.花灯《官宝上学》(昆明市)、4.《墙头记》(昆明市)、5.《霸王下山》(建水县)、6.《老皮赌钱》(大理州);7关索戏《三英战吕布》(澄江县);8.杀戏《三战刘丛》(景东县)、9.《三战吕布》(镇沅县);10.端公戏《灵官镇台》(镇雄县);11.白族吹吹腔《火烧磨房》(云龙县);12.大词戏《岳母刺字》(维西县);13.皮影戏《天兵神将攻打花果山》(腾冲市);14.佤族清戏《安安送米》(腾冲市)。
       曲艺有6个曲种,分别是:1.《莲花落》(姚安县),2.昭通唱书《割肝救母》(昭阳区);3.白族大本曲《孟宗器竹》;4.傣族章哈《河边》;5.壮族渔鼓《唱渔鼓》西畴县),6.腾冲扬琴《腾越揽胜》。
       以上33个参演剧(节)目,从参加地域说,涵盖全省14个州市,有500余名戏曲工作者,演出题材丰富、形式各异的佳品力作。本次汇演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示范奖”(8个),云南省滇剧院的滇剧《斩黄袍·战城》、云南省花灯剧院的花灯戏《探干妹》、玉溪市代表队的滇剧《五台会兄》、文山州代表队的壮剧《摸秋》、楚雄州代表队的花灯戏《羊作媒》、德宏州代表队的傣剧《娥并与桑洛》选场“定情”、曲靖市代表队的滇剧《白水滩》、曲靖市代表队的花灯戏《春燕配》。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汇演奖”(11个),昆明市代表队的滇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昆明市代表队的花灯戏《墙头记》、玉溪市代表队的关索戏《三英战吕布》、文山州代表队的壮族渔鼓《唱渔鼓》、普洱市代表队的杀戏《三战刘从》、普洱市代表队的杀戏《三战吕布》、大理州代表队的白族吹吹腔《火烧磨房》、大理州代表队的白族大本曲《孟宗哭竹》、迪庆州代表队的大词戏《岳母刺字》、保山市代表队的皮影戏《天兵神将攻打花果山》、保山市代表队的腾冲扬琴《腾越揽胜》。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示范奖”(5个),玉溪市代表队的花灯戏《莫愁女》、楚雄州代表队的彝剧《放羊人》、楚雄州代表队的花灯戏《晒衣》、大理州代表队的白剧《十八相送》、曲靖市代表队的花灯戏《白扇记》。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汇演奖”(9个)、昆明市代表队的花灯戏《官保上学》、红河州代表队的花灯戏《霸王下山》、楚雄州代表队的莲花落《引领新时代》、昭通市代表队的端公戏《灵官镇台》、昭通市代表队的昭通唱书《割肝救母》、大理州代表队的花灯戏《老皮赌钱》、保山市代表队的佤族清戏《安安送米》、西双版纳州代表队的傣族章哈《河边》、临沧市代表队的滇剧《京娘送兄》。

昭通唱书《割肝救母》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传承奖”(18个),云南省滇剧院的滇剧《斩黄袍·战城》、云南省花灯剧院的花灯戏《探干妹》、昆明市代表队的滇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玉溪市代表队的滇剧《五台会兄》、玉溪市代表队的关索戏《三英战吕布》、红河州代表队的花灯戏《霸王下山》、文山州代表队的壮族渔鼓《唱渔鼓》、普洱市代表队的杀戏《三战刘从》、昭通市代表队的端公戏《灵官镇台》、大理州代表队的白族吹吹腔《火烧磨房》、大理州代表队的白族大本曲《孟宗哭竹》、迪庆州代表队的大词戏《岳母刺字》、德宏州代表队的傣剧《娥并与桑洛》选场“定情”、保山市代表队的皮影戏《天兵神将攻打花果山》、保山市代表队的佤族清戏《安安送米》、保山市代表队的腾冲扬琴《腾越揽胜》、西双版纳州代表队的傣族章哈《河边》、曲靖市代表队的滇剧《白水滩》。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组织奖”(6个)。云南省滇剧院代表队、云南省花灯剧院代表队、昆明市代表队、大理州代表队、普洱市代表队、保山市代表队。
       获得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组织奖”(10个),昭通市代表队、曲靖市代表队、楚雄州代表队、玉溪市代表队、红河州代表队、文山州代表队、西双版纳州代表队、德宏州代表队、迪庆州代表队、临沧市代表队。
       首届传统戏曲的成功举办,对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和保护成果,展现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以及培养壮大传统戏剧曲艺人才队伍,提升戏剧和曲艺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参与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促进云南传统戏剧曲艺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戏曲精彩绽放
       传统戏剧曲艺的汇演,将有效保护传统戏剧曲艺的生态多样性,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壮大传统戏剧曲艺传承人才队伍,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传承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首场演出由省滇剧院、省花灯剧院、昆明市代表队、玉溪市代表队先后为观众献上滇剧《斩黄袍·战城》、《五台会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花灯戏《探干妹》、《官保上学》、《墙头记》、《莫愁女》,关索戏《三英战吕布》等8个精彩剧(节)目,集中展现了滇剧、花灯戏、关索戏等云南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演出现场,其演员的阵容、紧凑的剧情、娴熟的表演、雄壮有力的鼓点,瞬间吸引住了台下的观众们。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行云流水的身段、高亢激昂的声音,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声声喝彩及热烈掌声。
       第二台是由红河州代表队、文山州代表队、楚雄州代表队、普洱市代表队为观众献上的花灯戏《霸王下山》《羊作媒》《晒衣》,壮剧《摸秋》,杀戏《三战刘从》、《三战吕布》,彝剧《放羊人》,壮族渔鼓《唱渔鼓》,莲花落《引领新时代》等9个剧(节)目。集中呈现了花灯、杀戏、彝剧、壮剧等地方戏的魅力,也是一台亮点频现,精彩连连,原真文化的大荟萃。红河州代表队的花灯小戏《霸王下山》该戏三位演员年龄加起来已经有226岁,三人年龄最小的是72岁,最大的是78岁。特别是“大王”扮演者黄朝相(78岁),耍起大刀来得虎虎生威,宝刀不老、老当益壮;普应福的角色是旦角(男扮女装),把剧中人物“妹妹”的柔弱、智慧发挥得演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忍不住为他们点赞。
       普洱市代表队的杀戏《三战刘从》和《三战吕布》,让第一次看杀戏的观众眼前一亮,因为从演员的装扮、道具到唱腔都很吸引人。杀戏,又称“正戏”、“玩灯”、“老砍刀戏”,因所演剧目多有砍砍杀杀的场面而得名,是在云南得以较好保存的一种古老而独具民族魅力的稀有剧种,流传于普洱镇沅县九甲乡、景东花山乡一带。杀戏有文戏和武戏之分,武戏一般为折子戏,通常是将对将、兵对兵地开始撕杀,胜方追败方下场后,在杀场一角唱完得胜歌便收兵。文戏一般有耍灯戏、故事戏等。此次普洱代表队带来的是武戏《三战吕布》,演员全部是镇沅县九甲镇果吉村的村民,在当地,村民们自发组织演杀戏,他们每年大年初三开演至小年(或十六)结束,这一个传统活动两百年来一直保留至今。在舞台上一般的道具都了虚拟化,表演程式化,但这台晚会在舞台上用的道具实。如《霸王下山》中大王”扮演者黄朝相耍的大刀,是真的很重,传到他手中已经是第六代,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杀戏《三战吕布》和《三战刘从》中的道具那都是纯手工制作,从《三战刘从》里栩栩如生的纸马是当地的演员手工制作而成,在舞台上真骑真打。较有味道的老腔老调地演唱、原汁原味富有地方特色,从道具、服装、化装、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散落在民间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光芒绽放,再次印证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杀戏《三战刘从》
       第三台是由昭通市代表队、大理州代表队、迪庆州代表队、德宏州代表队为观众献上的端公戏《灵官镇台》、花灯戏《老皮赌钱》、白剧《十八相送》、白族吹吹腔《火烧磨房》、傣剧《娥并与桑洛》选场“定情”、大词戏《岳母刺字》、白族大本曲《孟宗哭竹》、昭通唱《割肝救母》等8个剧(节)目。这一台晚会风格各一,有高亢激昂的大词戏《岳母刺字》,有阴柔唯美的傣剧《娥并与桑洛》、白族大本曲《孟宗哭竹》,有原真淳朴的端公戏《灵官镇台》等。特别是来自大理州云龙县白族吹吹腔《火烧磨房》中的主演杨会池,她的表演在全省的舞台上引起轰动。笔者在2016年做田野调查培训时到过云龙县功果桥镇汤邓村,在访谈中了解到他们对吹吹腔的热爱和坚守,感动了我们团队的每一位人员,他们的表演纯朴,唱腔优美,在舞台上她塑造了跋扈毒辣的“恶婆婆”乔氏的形象;李琴扮演备受婆婆虐待的儿媳王氏,以及习源渊扮演的憨态可掬又内心善良的兰季子都被观众赞叹不已。唱腔、表演可称其达到了“无伴奏的音准,无实物的表演”的境界,尤其将吹吹腔中“小哭腔”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令人震撼。
       第四台是由保山市代表队、西双版纳州代表队、临沧代表队、曲靖代表队为观众献上的皮影戏《天兵神将攻打花果山》,佤族清戏《安安送米》,滇剧《白水滩》、《京娘送兄》,花灯戏《春燕配》、《白扇记》,傣族章哈《河边》,腾冲扬琴《腾越揽胜》等8个剧(节)目。其中皮影戏《天兵神将攻打花果山》人气最高,及腾冲扬琴《腾越揽胜》音乐美,表演形式丰富;花灯戏《春燕配》、《白扇记》演员的唱腔优美,唱、念、做表演细微了,而滇剧《白水滩》以精彩的打斗场面和演员扎实的基本功折服了在场的观众,颇受观众的喜爱,掌声雷动。

腾冲扬琴《腾越揽胜》
       此次汇演,让坚守在全省各地的戏曲工作者、传承人们有了宣传展示的机会,有的传承人年逾古稀,但在今天,他们却是不得不接下这个时代抛来的重担,化身成肩负传承传统戏曲文化的、振兴伟大民族精神使命的、极具时代需要的传承者。才第一次走出村寨来到省城,第一次把自己呵护了一辈子的戏曲文化,用胜过生命保护的“财富”展现给全省的观众,他们要用台步走出了他们的理想,用嗓音喊醒民族沉睡的意识,用水袖拂醒了戏曲传承的大门,用油彩添增了五色缤纷的世界。演出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机遇与荣誉,更多的是难以言说的欣慰与喜悦和油然而生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   在几天的汇演中,看了专业演员表演的大戏,也领悟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我为之惊叹,从古朴、原真的民间小戏,到规范化程式化滇剧、花灯的表演,真是群英荟萃,百花争艳。让笔者融入到民间艺术和海洋,听到了乡音,看到了久围的民间艺术。在目前戏剧不景气的今天,国家非常重视,要振兴戏剧,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戏剧发展到今天还有目前的戏曲剧种存活,正是因为有这些热爱戏曲艺术的传承人及为此作出贡献的“非遗人”的守护更有传承人的执着坚守。
       传统戏曲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精湛的舞台表现艺术,更在于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的道理。作为传统道德伦理与价值观念的载体,传统戏曲始终在不断地呈现人们的美好理想与愿望,展示生活的苦难与温馨,提供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传递着永不枯竭的正能量,因而能够传承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而生生不息。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保护和传承传统戏曲的重大意义。希望每个代表队都能潜心向民间学习、向传统学习。与其让当代人走近传统文化,倒不如让传统文化走近当代人。那就走出去吧!不要只在农村,也去更多的城市、社区、街道,上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正本大戏。戏剧跟我们今天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传统关系最密切,戏曲一直在革新,戏曲剧种无一个没有创新过,所以戏曲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在坚守传统传承的同时努力创新,把传承变成创新的传承,把创新变成有传承的创新。

        作者简介

        胡荣梅,女,研究馆员。荣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保护部主任。学术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著述出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概论》《源于实践的思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图片: 胡荣梅 马秀娟(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