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3610个子项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今年9月非遗活力值共计578209,城市非遗活力值均值193.57,较8月数据增长220.43%。在数据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得出9月非遗传播呈现七大特点。
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页面
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考察调研,当地活力值较8月增长2264.47%
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考察调研,现场观摩石雕、绥德平安书、剪纸、民歌、泥塑等展示,并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表示肯定。
2021年9月活力汇总展示Top10(含并列)
监测数据反映,9月绥德县非遗活力值为3594,较8月增长2264.47%,位列活力汇总展示页面首位。近年来,绥德县以传承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注重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让非遗传承发展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以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秧歌、绥德石雕为例,绥德县在抓好非遗项目的传承过程中,还组织专业人员和优秀民间艺人,以产业化生产、经营方式,带动非遗项目的创新性发展和生产性保护。各类陕北秧歌剧团以企业实体的形式参加各种演出活动,逐步形成演出经济产业,以“黄土地艺术团”为首的演出团体年经济收入有200多万元,成为绥德县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绥德石雕产业发展迅猛,年产值有2亿多元。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非遗项目真正“活”起来、火起来,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真切感受到绥德非遗历久弥新的魅力。
非遗项目集体亮相全运会,陕西省非遗活力值较8月增长201.69%
据媒体报道,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全运村建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分别在运动员村和媒体村设置了3个展厅,总面积近1200平方米,用上千件非遗实物、图片、视频和打卡体验活动集中展示了西安地区非遗项目及陕西特色非遗项目。非遗项目集体亮相全运会,拉动陕西省9月非遗活力值较上月增长201.69%。
近年来,陕西省大力保护和传承非遗,使之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和光彩。本届全运会为宣传陕西非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非遗项目集体亮相全运会,用非遗来讲好陕西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监测发现,微博平台中“男子橄榄核上雕出十四运吉祥物”“非遗匠人耗时半个月创作苏炳添核雕”“老陕花半月核雕苏炳添肖像”等微话题总阅读量近220万次。陕西在全运会等重大活动中展示非遗项目,一方面有助于非遗走进百姓生活,彰显当代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展现陕西独特的文化魅力,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秋假期非遗民俗体验活动受追捧,民俗类非遗项目活力值增长85.92%
2021年9月民俗活力值Top10
今年中秋假期,各地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监测数据显示,广东省广州市、山东省济南市、四川省成都市开展的非遗民俗活动受到民众热捧,民俗类非遗项目活力值增长85.92%,广州、济南、成都等地的区县位列活力汇总展示页面前列。
广东省广州市推出节庆“叹”非遗——中秋节系列活动,以一场中秋美食品鉴会、两场中秋体验活动,唤醒群众对传统节日的记忆。山东省济南市举办了“月圆中秋·情系非遗”中秋非遗体验活动,由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述非遗知识与中秋节日文化,手把手教现场观众体验非遗技艺,为广大市民提供“零距离”体验非遗的机会;四川省成都市开展“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现场提供非遗民俗体验活动,相关主管部门还组织开展“2021年A级旅游景区文旅融合活动——文创、非遗进景区”活动,非遗项目纷纷亮相,吸引广大游客驻足欣赏。
戏剧艺术节举办,传统戏剧类非遗活力值增长276.79%
2021年9月传统戏剧活力值Top10
9月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先后举办,传统戏剧类非遗活力值增长276.79%,昆剧非遗活力值增长344.40%,黄梅戏非遗活力值增长1674.56%。
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实现了“线下线上融合,演出演播并举”,让全国其他地方的昆曲观众“足不出户”也能感受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内容上,遴选全国22台优秀昆剧大戏和折子戏组台参演,邀请桂剧、高甲戏、川剧、苏剧4个地方戏曲剧种优秀节目参与演出,总计有26台参演剧节目;所有参演剧节目中,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者并举,体现了近年来昆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的优秀成果,得到全国戏剧界的高度肯定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各类黄梅戏演出院团,共遴选出16台新创优秀黄梅戏剧目和12台线上演播剧目;同时,突出新媒体传播优势,努力扩大艺术节在广大年轻观众中的影响。
宁夏打破非遗传承人“终身制”引发热议,非遗传承人吐故纳新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9月1日正式施行。本次新修订的非遗条例打破了非遗传承人“终身制”。舆论对此讨论热烈,相关新闻报道超过1100篇,微博平台中微话题“宁夏发布新非遗条例打破终身制”阅读量超过78万次。据统计,九成网民对于宁夏打破非遗传承人“终身制”表示认可,认为非遗传承人也宜吐故纳新。
“非遗+科技”跨界合作带给观众新潮体验
9月上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组织了多项传统非遗体验活动,“非遗+科技”也成为瞩目的焦点。如在影谱科技展台,智能影像和数字孪生技术直观展示了贵州苗族蜡染工艺,通过数字化处理,对生产过程进行视觉化和数字化表达,让贵州苗族蜡染工艺展示突破物理界限。9月下旬举办的深圳文博会上,不少非遗项目同样跨界科技。如四川泸州油纸伞在保留传统石印、老式桐油这些制作工艺的同时,创新扎染、无味、加香、能防紫外线等功能。泸州油纸伞还进入网络游戏,与《梦幻西游》《梦幻新诛仙》网游结合,成为游戏画面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两场展会“非遗+科技”的反馈效果看,数字技术赋能是非遗传承的一大亮点,不少非遗参展商的非遗项目“潮”味十足,“圈粉”无数。
9月全国范围内非遗活力值挂零城市减少65.79%
受各地开展中秋非遗民俗纪念活动影响,9月全国非遗活力值挂零城市共计39座,较8月减少65.79%。以省份划分,江西省非遗活力值挂零城市共计27座,占比总量的69.23%,较8月减少34.15%。9月,江西省多地市举办“江西非遗购物节”,现场包含“非遗舞台秀”“非遗技艺动态秀”“非遗静态作品展”“非遗游园会”等活动,为非遗传承人与大众文化消费搭建一站式平台,全方位展现江西非遗特色,上百项非遗项目轮番在场内展示,让市民、游客穿梭于活态非遗场景中,真正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
2021年9月全国四大地区活力进步展示Top10(含并列)
综合9月非遗传播活力数据,全国非遗传播保持向好态势。根据现有态势,结合国庆假期及黄金周非遗大集、非遗文创活动、非遗项目进景区等线下活动影响,10月非遗活力值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中部、西部地区非遗活力值将持续增高,传统戏剧、民俗等非遗门类热度仍有大幅增长空间。
来源:转自微信公众号“文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