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是乡村振兴的先行区,今年以来,把区域内文化相近、生态相似、经济相融的自然村落有效连接,串点成线,整体打造非遗保护综合体,提升非遗保护水平。
一是努力挖掘乡土乡情文化。与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公益团队联合启动大营村“创变营·创造家”非遗研学课题,着力建设大营庄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区域内“土陶制作技艺传习所”“赶灯会传习所”“哑巴节传习所”“非遗扶贫工坊”“非遗+旅游传习所”等多个非遗保护传承场所,逐步扩大传承队伍和提升文化收益空间。二是开展“非遗之行”行动。通过“非遗之行”行走社区、行走集镇、行走村寨,把非遗“种子”撒播到乡村田野,融入生产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三是升级改造“农村书屋”。利用“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创建大营非遗“读书角”,广泛开展非遗座谈、培训和全民参与,提高群众综合素质,丰富干部群众文化生活。四是落实非遗成果群众共享。2021年10月,利用“国庆”黄金周,祥云县文化和旅游局、县非遗保护中心在自羌朗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大营庄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活动广场、家庭院落和田间巷道等不同文化公共空间,组织村干部、老人、妇女、青年和儿童开展不同规模的“工作坊”“茶话会”,了解群众所想,倾听村民所乐,书写集体夙愿,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非遗保护政策,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传播乡风文明,“工作坊”“茶话会”已成为祥云县非遗空间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五是加强非遗保护宣传。积极利用非遗宣传栏、抖音、微信群、短信推送等多样化手段,大力宣传非遗保护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塑造良好非遗保护氛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祥云县文旅融合发展以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打造非遗保护综合体,提升了非遗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同时,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大理州祥云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杨春平/文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王静、钱闯星、杜彬/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