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助力乡村振兴】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

日期:2022-08-17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2022年第13次厅务会精神,8月10至13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协办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在丽江市举办。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此次培训,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培训手册及培训学习材料,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遴选培训酒店,精心选择现场教学点,组织一对一暖心服务,丽江市人大副主任李启明致辞,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碧伟作动员讲话,激发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树牢工匠精神,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特色鲜明,成效明显

      专家授课站位高,针对性强。原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巡视员马盛德研究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理念》,省乡村振兴局产业金融处处长秦镝的《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解读》,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吴白雨教授《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云南大学非遗研培的工作与经验》,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李云的《知识产权保护》,结合生动实践案列,为传承人答疑解惑,政策解读。高水平的专家授课,保证了培训质量,使传承人澄清了模糊认识,增强了文化自信,学到了新知识,接触到多方面的政策新领域,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拓宽了眼界和见识。

      传承人学习积极性高,交流发言精彩纷呈。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省16个州市,有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戏剧,曲艺,民俗8个类别的80名省级、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涉及地区全,涵盖类别多,年轻传承人占比高。8名传承人围绕“非遗+乡村振兴”主题作交流发言。传承人紧扣培训主题,立足实践,结合所学所思所悟,各抒己见。“天下非遗是一家”“传技传艺传精神”“再困难也不能放弃非遗的保护传承”……朴素的语言,体现了传承人满满的文化自信,浓浓的乡土气息,满怀感恩的心。学员一致认为交流发言达到了“以案促学、启迪思维、提高认识、相互交流”的目的,加深了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的理解认识,增强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置紧凑合理,组织保障有力。培训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教学;既有专家理论指导,又有学员交流分享。两天时间里,课程安排紧凑,主题鲜明,知识点多、内容丰富。邀请专家作非遗保护的核心理念、知识产权保护、非遗研培工作经验、乡村振兴4个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到丽江市非遗馆、传统工艺非遗工坊(珐琅银器)、白沙古镇传统工艺积善铜艺、传统刺绣锦绣院、丽江古城纳西族东巴书写艺术等文化院落开展现场教学,学习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深入思考,三点启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传承人需求为依据,创新培训新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探索培训新内容,提高培训实效性。根据“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量身定制培训内容,科学设置不同门类的课程,按需施教,设置了知识产权保护和乡村振兴的课程,扩展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涉及面。灵活运用培训手段,搞好理论课程、案例分享与考察实践等培训形式的合理组合,追踪放大培训效果,使学习培训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运用。

      有效推进,以学促行。新视角带来新变化。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会有效促进学员思维方式的转换、工作思路的拓展和非遗保护方式的变革。通过了解传承人代表分享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使参训传承人和非遗保护工作者意识到“观念的差距导致发展的差距”“等靠盼不来发展”,深入思考“到底向人家学什么”,尝试“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换一个方法解决问题”,既要上课堂,也要下现场,既要学得实,也要用得灵,让自己从事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深度融合到乡村振兴中。

      培训工作圆满完成,取得预期效果。参训人员一致认为收获颇丰,希望多参加此类培训,提升能力,深度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撰文: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黄琛)

(图片: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周颜

丽江市非遗保护中心  孙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