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各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同协办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继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后,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是国际社会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宗旨的大型文化节会活动,定点四川省成都市,自2007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国际非遗节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主要涵盖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四大板块内容,多项特色节会活动同时开展,展示国际非遗保护成果,共享中国履约实践经验。来自国内和全球47个国家(地区)的900多个非遗项目、1800余名传统工艺传承人、3000余名传统表演人员和1800余名中外嘉宾共同参加本届非遗节。云南省选派11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28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
一场交流互鉴的文化盛会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今年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本届非遗节将集中展示履约实践的国际成果和中国智慧,共享人类流光溢彩的多样文化,展现中国非遗的悠久历史和蓬勃生命力。他表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要加强保护与传承,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推动创新与创造,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要深化交流与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在云南展位参观时,被云南参展项目深深吸引、驻足欣赏。
本届非遗节汇聚了法国、波兰、意大利、塞尔维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手工艺作品,推动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国际交流与跨界合作,吸引来自21个国家的218名国内外非遗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回顾国际社会履约实践,深化非遗保护交流互鉴。
云南参展项目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白族三道茶、贡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白族扎染技艺、傣族织锦技艺参加非遗节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
永仁县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丽凤携彝族刺绣作品“虎图腾”参加非遗节第二届“金针杯”中国传统工艺——刺绣大赛决赛,获最佳创意奖。
展演活动遍地开花。本届非遗节带来了成都国际古琴艺术节等音乐会、展演等82场活动,吸引40余万名观众线上线下参与,创历届之最。
国际展演 非遗街头巡展
邀请46支国内外极具特色的传统表演队伍,以街头巡游的方式表演,展示人类文化多样性,彰显非遗“因多样而精彩,因交流而珍贵”的独特魅力。
云南省参演项目傣族象脚鼓舞、拉祜族芦笙舞、基诺族竹筒乐(奇科·布姑)参加非遗节中国传统器乐周主题活动。
非遗保护传承的中国方案受关注
本届非遗节上,多个环节与活动展示了中国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不同成果。以“融入现代生活,共享多彩非遗”为主题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非遗创新赋能的路径,充分展示了各地对非遗资源活化理念的践行和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探索成果。
为着力展现传统医药在全民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本届非遗节首次举办传统医药大会,多名传统医药非遗传承人和传统医药专家免费为中外来宾和游客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解读传统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养生知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在传统医药非遗保护发展论坛上表示:“传统医药非遗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中。”
云南省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彝医水膏药疗法参加非遗节传统医药大会
本届非遗节吸引了38万余人次现场参与活动,相关活动直播观看量235万人次,网络相关话题阅读量7658余万人次;产品销售额1273余万元,意向授权金额8200余万元。本届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盛会,让公众近距离感受到了海内外非遗的魅力,也展示了中国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系统性保护的探索路径。
撰稿:黄琛
图片:王静 邹萍 杨剑龙
审核:肖依群
终审: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