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云南非遗公开课 | 茶香云南 共享非遗——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葫芦丝制作技艺 户撒银器锻制技艺

日期:2023-10-27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云南非遗公开课”网络直播专题。聚焦云南省非遗项目,普及非遗知识,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本期内容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德昂族聚居区。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以当地大叶种茶作为原料,采摘后尽快用竹簸箕摊开晾晒,避免阳光直射,以确保茶叶完整、新鲜、匀净,之后清洗茶叶、蒸茶杀青,将蒸好的茶放置于簸箕,晾晒后至适温开始揉茶,揉好后塞入竹筒或竹筐压紧,用洗净的竹笋叶封口,用竹篾扎紧。采用土坑发酵或地窖发酵的方式,50至70天即可出窖。发酵好的酸茶可加工为湿茶、干茶两种,湿茶可食用,加入番茄、花生、食盐等调料,美味可口,健脾开胃,是德昂族传统美食;干茶则供饮用,汤色透亮,嗅之微酸,轻柔爽口。

        2021年6月,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葫芦丝制作技艺

        葫芦丝,傣语称“毕朗道”,直译为葫芦箫,属吹管舌簧乐器,历史悠久,主要流传于梁河县傣族、德昂族、阿昌族聚居区。

        葫芦丝由气斗(葫芦)、箫管(1至3根紫竹或黄竹)和簧片组成。制作工序有葫芦加工、选竹、打竹、制作和安装簧片、校音、装饰图案等,主管开7个按音孔(前6后1),长副管和短副管不开音孔。葫芦丝造型简洁、质朴,音色圆润、缠绵、柔美,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产生了《竹林深处》《节日德昂山》《勐养江畔》《竹楼情歌》等一大批优秀的曲目,备受各族群众青睐。

        2006年5月,葫芦丝之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户撒银器锻制技艺

        户撒银器锻制技艺主要流传于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始于明朝,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户撒银器锻制技艺多以家庭作坊形式传承,主要工序有下料(化银)、制作毛坯、打制雏形、錾花、镶花、修饰、精加工、抛光、清洗等。制品精巧细致、款式多样,有银腰铃、银项链、花边银镯、泡花银镯、银耳环、银项圈、景颇银泡、银腰链、荷包银锁、银烟盒等几百种不同民族饰品,除日常用品外,多用于节庆,是纯洁、友谊、真诚、财富的象征。

        2022年12月,户撒银器锻制技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直播地址:https://rtmp.ynich.cn/player/index.php?node=20231027

扫描或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观看直播

撰稿:黄琛

图片:赵桃

审核:肖依群

终审: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