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专题报道

云南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新闻通气会

日期:2024-06-06
        2024年6月4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云南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新闻通气会,通报活动总体情况、主会场活动筹备情况,并答记者问。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处长  和爱红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云南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新闻通气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要求,特举办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体现非遗保护为了人民、保护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今天的通气会,我们请活动领导小组相关负责同志,就我省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系列活动的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就各位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进行回答。
       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通气会的同志,他们是: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董艳玲;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处三级调研员周自丰;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静;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明瑶;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处长和爱红。应邀参加今天新闻通气会的还有中央驻滇新闻单位、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首先,有请董艳玲同志通报云南省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系列活动的相关情况。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  董艳玲 

        各位来宾,媒体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新闻通气会。在此,我谨代表活动领导小组向各位领导、来宾和媒体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云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媒体朋友对云南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宣传帮助!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文化多样性最为典型的省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云南非遗保护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为遵循,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成果丰硕。目前,全省共有“格萨(斯)尔”“傣族剪纸”“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国务院公布云南省127项(涉及14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居全国第10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省政府公布686项(涉及1031个保护单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州市政府公布3015项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县(区、市)政府公布7766项县(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五批306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云南省有125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居全国第8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19名;各州市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认定3568名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县(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认定12563名县(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迪庆、大理入选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云南非遗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南亚博览会大放异彩,代表性传承人走出国门,赴俄罗斯、白俄罗斯、缅甸等国交流互访,尽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云南省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云南非遗公开课”“云南非遗伴手礼评选”等品牌活动持续发挥影响力,“云南民歌大家唱”等大家系列活动掀起群众参与热潮,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以及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评选等深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生动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每年6月第二周的星期六,是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云南省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办非遗发〔2024〕76号)要求,组织筹备精彩纷呈的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下面由我向大家通报云南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系列活动的具体情况。今年的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非遗系统性保护的经验成果,围绕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非遗保护工作成绩,讲好非遗保护云南故事,展示非遗保护云南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围绕今年活动主题,结合云南实际,我省将践行五个活动口号:一是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二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提升保护传承水平;三是讲好中国非遗故事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四是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五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本次宣传展示活动准备充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近年来我省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文物局)、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渡区人民政府承办,昆明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昆明市博物馆、官渡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主要活动集中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部分活动持续至年末甚至更长时间。活动包括以下七项:
       (一)启动仪式。6月8日(星期六)上午9:30—10:00在昆明市博物馆举办云南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二)民族民间歌舞乐、传统戏剧曲艺展演。一是昆明市博物馆展演活动。6月8日至9日,每天组织2场民族民间歌舞乐、传统戏剧曲艺展演;二是昆明相关社区及学校展演活动。6月8日至14日,在安宁市、五华区、官渡区、呈贡区等相关社区及学校组织开展第十一届昆明滇剧艺术周滇剧展演活动。
       (三)“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活动。一是昆明市博物馆现场活动。6月8日至9日,组织全省50余项传统工艺、传统医药、传统饮食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在昆明市博物馆进行活态展示、现场体验和产品展览销售。二是官渡古镇非遗联展。6月10日至12日,组织省内外传统工艺类、传统医药等80余项目在官渡古镇开展“中国(昆明)官渡第十四届非遗联展”系列活动。
       (四)文化遗产法律宣传及文物鉴定咨询服务。6月8日至12日,在昆明市博物馆、昆明官渡古镇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及全国第四批文物普查工作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和普及;邀请文物鉴定专家在昆明市博物馆和官渡古镇免费为收藏爱好者鉴定藏品。
       (五)云南省非遗实物展。精选省非遗保护中心收藏的实物精品300余件,以视频、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在昆明市博物馆三楼展厅展出,生动讲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展览自今年5月18日开展,至2026年5月18日结束,持续2年。
       (六)云南非遗公开课。6月8日至9日,在昆明市博物馆开展两期以“穿越时空的相遇”“非遗里的云南·你我共享”为主题的云南非遗公开课(直播)活动。
       (七)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优秀节目云展播”。6月8日至12月31日,精选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获奖节目,在云南非遗网等平台开展线上“云展播”活动。
       总之,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紧扣“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主题,充分展现非遗保护成果,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活动以云南非遗项目为重点,拓展呈现省外非遗项目,充分展示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参与非遗保护,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呈现的良好局面,展示非遗在新时代气象万千、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践行“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的根本遵循,省、州(市)县(区)联动,举办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展示活动349项。充分体现非遗源于人民群众,人民是非遗的持有者、传承者和受益者;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保护成果惠及人民。这次活动持续时间长、点多面广,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进文化场馆,在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期间,极大地丰富广大群众的节日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积极探索“非遗+”动静结合宣传模式,助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活动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既有静态的非遗实物展示,亦有动态的传统歌舞、戏曲展演;既有线下的体验参与,也有线上的公开课与云展播,还通过多种形式和场景普及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推动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的共享与传播,这是非遗在当代社会焕发生机活力的生动实践,吸引更多民众关注非遗里的云南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壮观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广大人民群众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精神情感的体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我们要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深入推进文物法和非遗法的贯彻实施,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云南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
       今年遗产日活动期间,适逢端午小长假。您可以在昆明市博物馆、官渡古镇和各大社区近距离体验云南非遗的独特魅力,也可关注线上“云南非遗公开课”和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优秀节目云展播”,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我们热忱欢迎全国各地来宾和朋友们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莅临云南,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再次感谢大家对云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
       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处长  和爱红

       感谢董艳玲同志的介绍。下面,有请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明瑶同志介绍云南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的筹备情况。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王明瑶

        媒体界朋友们:
        大家好!
       2024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主会场活动,将于6月8日在昆明市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在昆明的举办,是昆明市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积极推进文旅融合的一次重要实践。
       近年来,昆明市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目前,昆明市共有非遗四级名录项目77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75项;共有代表性传承人958名,其中国家级6名、省级72名;共有各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8个,各级非遗传承基地25个,各级各类非遗展示馆、传习馆(所)共81个;省级非遗工坊3个。今年,昆明市将适时公布一批市级非遗工坊。丰富的非遗资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了动力。
       昆明市高度重视本次活动的举办,形成了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渡区政府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下,落实落细各项筹备工作任务,做好活动举办的相关保障工作。
       一是配合做好主会场服务保障工作。配合省非遗保护中心认真做好场地设计、活动策划,配合省厅按期完成昆明市博物馆主会场的相关展位搭建、会场布置,并做好活动现场的保障服务、秩序维护等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展演展示项目遴选。按照主会场活动内容,配合省非遗中心遴选了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天宝斋制墨技艺、鲜花饼制作技艺等一批富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将在主会场与全省各州市的项目同台亮相;三是相关配套活动筹备就绪。在昆明市博物馆主会场的“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活动举办完成后。6月10日-12日,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官渡区政府将该项活动移师官渡古镇继续举办,并同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昆明)官渡非遗联展系列活动。目前,官渡区政府已经完成了这项配套活动的方案策划、场地设计等工作。届时,配合“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的延续举办,将依托官渡古镇丰厚的文化土壤,举行传统文化展演、滇剧惠民演出、国宝云子·第十届百人围棋赛、快闪和互动体验等多项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四是在全市营造非遗节日的良好氛围。在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除主会场的活动外,市文化馆将举办“第十一届昆明滇剧艺术周”活动,让滇剧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各县区文旅部门也将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60余场,把非遗展示、展演、体验活动送进学校、社区、乡村、公园、景点、酒店、商场,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最后,诚邀广大市民、游客和各位媒体朋友,届时一起到昆明市博物馆、官渡古镇,共同走近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

       谢谢大家!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处长  和爱红

        感谢明瑶同志的介绍。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单位。
        中国文化报记者

    我们看到这次活动涵盖了七大主体活动,内容十分丰富。请问在策划这些活动时,主办方是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特别是针对“非遗购物节”和“非遗公开课”这两项活动,是如何让公众,尤其是年轻人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非遗的魅力呢?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  董艳玲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个节日的设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旨所在。在历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我们都十分注重通过系列活动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和“云南非遗公开课”两项活动就是近几年积极探索的成果。
       今年的“非遗购物节”活动,我们将节期延长至5天时间,活动地点包括了昆明市博物馆和官渡古镇两处,覆盖面更广。我们精心选择了那些既能体现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又具备现代审美和生活实用性的非遗项目。通过现场展示和体验,让公众亲身感受到非遗项目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同时,我们也积极为非遗传承人与各大电商搭建合作平台,为传承人开展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鼓励他们开展线上销售活动,让更多人能够方便地购买到非遗产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非遗公开课”活动中,我们邀请了非遗传承人和专家学者作为讲师,通过直播形式向公众普及非遗知识,分享非遗项目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我们注重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现场演示、互动问答等,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非遗项目,并在参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也积极拓展宣传渠道,通过媒体矩阵扩大宣传效果和影响力,鼓励大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扩大非遗的传播范围。
       总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和爱上非遗,深切感受到云南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更多年轻人建立联系,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国旅游报记者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关注,请问近年来云南省在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处长  和爱红

       近年来,云南省在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方面采取了多项重要举措,旨在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和独特的旅游体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非遗“三进”工作,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通过建立合作清单及组织系列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二是推广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云南省推出了“丝路云赏”等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并持续开展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评选与推广活动,这些线路结合当地特色,将非遗资源与景区深度融合,让游客在游览景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三是加强非遗展示馆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通过各地非遗展示馆、传习馆和体验基地的建设,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到非遗项目。依托大理、迪庆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探索非遗整体性保护理念,积累了丰富的“云南经验”。四是加强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持续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非遗数字资源,探索开展云南虚拟现实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关键技术与平台研究。五是举办“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和“云南非遗伴手礼”评选等活动,促进鼓励利用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设计具有云南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文创产品、手工艺品等,提升云南旅游商品质量。六是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训,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购物节”等不同主题、不同类别的培训活动,提升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从而有效推动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作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主要内容,请问“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王静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云南非遗实物展的关心和关注!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界定的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我们在非遗保护的过程中,既保护其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保护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本次云南省非遗实物展,正是多年来我省非遗实物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自2023年4月起,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建非遗实物档案整理专班,对历年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中收藏征集的实物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历时1年时间,于今年4月完成验收工作。在昆明市博物馆的支持配合下,省非遗保护中心,甄选了部分较具代表性的实物在昆明市博物馆二楼展厅举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
       由于受场地限制,此次展览主要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题,从8000多件藏品中,甄选展出300余件藏品。另有20余套传统技艺类实物由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程捐赠或临时借展。所有展品分为彩云霓裳、织梦非遗、传承古韵3个展区。其中,彩云霓裳展区主要展出各民族传统服饰和刺绣作品;织梦非遗展区主要展出民族剪纸、皮影、乐器、东巴画、舞蹈面具、戏曲脸谱等;传承古韵展区主要展出陶器、银器等金属制作技艺、茶制作技艺及茶俗等内容。每一件展品都是精心甄选的杰作,它们不仅仅是云南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展览作为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一,于5月18日正式开展。开展当日,共有天宝斋制墨技艺、传统合香制作技艺、昆明瓦猫、葫芦雕绘、锔瓷技艺等 2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精彩的舞狮、酒鼓舞、花灯戏、纳西族热美蹉等展演节目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50余名少年儿童在家长陪同下参加了当晚举办的“博物馆奇妙夜”研学活动,在观展的同时,亲身体验了安宁扎染、传统拓印、剪纸、剪影等非遗代表性项目。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是省非遗保护中心积极探索“非遗+”动静结合宣传模式的有益尝试,展览将持续2年,期间会持续举办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比如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们即将在非遗实物展的所在地昆明市博物馆的一楼和二楼,组织全省50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100多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现场活态展示活动。同步,组织以“穿越时空的相遇”为主题的网络“非遗公开课”直播活动。届时,欢迎广大的媒体朋友光临现场,加入我们非遗保护队伍,推进非遗更广泛的传播;也欢迎广大热爱非遗的朋友们持续关注非遗实物展,并期待大家能通过全省非遗实物展这个窗口,走进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
       谢谢!
        春城晚报记者

    为什么要进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处三级调研员  周自丰

       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文物事业立足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文物普查,全面掌握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现状,是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对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按照国务院部署,这次普查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立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机制,规范认定标准和登记公布程序,健全名录公布体系;完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机制,构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空间管控、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文物资源管理体系;培养锻炼专业人员,建强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处长  和爱红

       各位媒体朋友们,文化遗产有其独特魅力,请各媒体积极围绕“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讲好中国文物故事 展现中华文明风采”的宣传工作,宣传报道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氛围,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汇稿:李艾玲

图片:马秀娟

编辑:王   海

编审:黄   琛

审核:肖依群

终审:王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