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智慧,春发夏长、秋收冬藏,万物生长皆有定时,农事习俗更是和节气息息相关,其中小满节气尤其如此,今年的小满时间是2018年5月21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初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的含义包括:北方的夏熟作物还未成熟,但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也指南方的雨水丰盈。小满三候是:“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此时苦菜繁茂,那些枝条细软的喜阴植物在强烈日照下枯萎,百谷进入成熟期。
“夏满芒夏暑相连”,夏天的第二到第三个节气,即小满至芒种,全国各地相继入夏,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自然界的植物枝繁叶茂,小麦的籽粒逐渐饱满,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农事进入了夏收、夏种、夏管这一“三夏”大忙时期。小满时节,小春作物(指前一年播种第二年初夏收获的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豌豆等)即将收获,中稻(指半晚熟稻)全面栽插,农事繁忙,晴天抢收,雨天抢栽。小满节气可以看作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间点,这一时节的一系列习俗也是围绕农事形成的。
祭车神
江南地区有农谚:“小满动三车”,它是对江南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三车”指的是油车、丝车、水车,是说这一时节人们忙着榨油、缫丝、灌溉,男耕女织。“祭三神”指的是祭祀掌管这三车的神灵,祈求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相传,“车神”为白龙。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入田中,有祈愿水源涌旺的意思,反映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秋的时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们会早考虑,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过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镇水田边,时常会见到水牛被蒙住双眼转动水车的木车盘带动龙骨水车提水,或人力双脚交替踏车提水的情景。旧时以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因此祭车神成为了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
抢水
水车在小满时启动,农户以自然村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这一习俗流行于浙江海宁一带,多由年长执事者集结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小满前,在一条划定的河港上排上十几乃至数十部水车,农户之间不分男女搭好伴、结好对。小满一到,黎明时群体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人们纷纷踏上事先装好的水车,众水车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踏得人欢水腾,场面颇为壮观。这种仪式,既是一种体力和耐力的比试,也是一种车水灌溉的演习,带有祝愿祈福之意。
祭蚕
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纺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植桑养蚕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南方农村,尤其是江浙一带,养蚕极为兴盛,是传统副业。蚕是娇养的生物,很难养活。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热、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长。由于蚕的难养,古时人们把蚕视作“天物”。相传小满是蚕神生日,因此,江浙一带的人们为了祈求养蚕有个好收成,会在农历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农村会在蚕神庙举办祭祀仪式,城市里售卖丝织品的行业会馆会去专门的祠堂祭祀,并请来戏班唱戏,这些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源自对养蚕业的重视。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家蚕全身是宝,是农家的生活生计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和感激,这个节日满载着浓郁的民俗风情。
在古代,皇室还会举行亲蚕躬桑之礼,与亲耕之礼并重,所谓“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皇后亲蚕以供祭服”。北海公园先蚕坛,作为乾隆皇帝为皇室后妃祭祀蚕神西陵氏、行亲桑之礼的建筑,曾经是规制完整、建筑精美、彰显礼制的坛所,多次上演过盛大、繁复而完备的先蚕礼,是清代礼制趋于成熟与完整的重要表现之一。
食苦菜
从农作物的生长来看,小满正处在“青黄不接”的阶段,麦类、谷物等尚未成熟,而田间地头的野菜正蓬勃生长,于是人们逐渐形成了在这个时间进食各类野菜的习惯。“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小满虽然寓意丰收的到来,但过去很多百姓不得不用苦菜充饥,吃苦菜也就成了小满节气的独特食俗。苦菜苦中带甜、清凉嫩香,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医学上多用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宁夏、甘肃一带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配上醋、辣、盐、蒜调味,使人食欲大增。也有人喜欢将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来做汤、馅,或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小满》中所写:“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繁花似锦的春天已过,继而是绿荫冉冉的夏天,那些我们赖以生存的植物和农作物都蓬勃生长起来。小满农俗大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在提醒人们,小满节气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农人需要去适应自然的变化,做到不误天时。
来源:转载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