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载体-民俗节庆

东风染尽三千顷——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日期:2018-06-07


水彩画《芒种》(作者:李大嘴)

节气概说

        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是芒种,每年6月5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节气开始,今年的芒种时间是2018年6月6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廿三日)。

        芒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字指麦类等作物的收获,“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二字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是农事最为繁忙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节气的物候特征是:“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意思是,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感受到阴气初生,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感阴而鸣;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停止了鸣叫。

        农事农谚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南方地区麦收季节已过,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描绘的正是这时的田野景色。芒种时节,华南尚未移栽的中稻,需要抓紧栽插;红苕移栽最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正所谓“芒种忙忙栽”。

        芒种后,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如果梅雨过早,雨天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

雨后荷塘(摄影:李楠)

        芒种至夏至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这“三夏”的大忙时节,相关的农谚包括:

        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芒种打雷年成好。

        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

        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

        芒种忙,麦上场。

        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麦到芒种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镰钩,

        骑着霜降收芋头。

        节气习俗

        送花神  通常芒种节气百花开始凋零,民间多在芒种这天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会。此习俗今已不存,但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提到了芒种送花神:“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安苗  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芒种就是在一边劳作、一边嬉戏中度过的。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正月开花的梅树在这时刚好结出梅子。但如果直接吃,梅子的酸恐怕很少有人不怕。于是,古人就发明了各种煮梅的方法。芒种当天动手做,既饱口福,又很有风雅的形式感。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降血脂、消除疲劳、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

        节气养生

        有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说明了这个时节人体的懒散状态。芒种节气人们需要尽量保持精神的轻松愉快。芒种以后天气开始炎热,体力消耗较多,需要注意补充水分。

        饮食调养方面,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的食品。

来源:转载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