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载体-民俗节庆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⑥弥渡花灯戏

日期:2021-02-10

        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居住有汉、彝、白、回、傈僳、佤、纳西等22个民族,是全国闻名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花灯名曲《弥渡山歌》《绣荷包》《十大姐》和著名民歌《小河淌水》出自弥渡。

        云南花灯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农业生产紧密相伴,是农耕祭祀习俗的组成部分,具有娱神娱人的多重社会功能。弥渡花灯是云南花灯的代表性流派之一,起源于唐朝南诏时期,形成于明朝中叶,盛行于明末清初,20世纪初逐步形成专业表演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成为云南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了众多的艺术支流,包括花灯剧、花灯歌舞、花灯小唱等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彝族、白族音乐风格,主要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表演。2008年6月,弥渡花灯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弥渡花灯主要有扎灯、接灯、玩灯、谢灯四个程序。

        一、扎灯。用竹篾、棉纸条扎制灯骨,再糊上彩纸并绘制彩灯图案,主要有扁灯、花瓶灯、属相灯等。

        二、接灯。设灯坛接灯神。多数村庄在大年三十之前举行接灯仪式,在密祉地区,因大闹花灯在农历正月十五、十六两天进行,各村的接灯仪式在正月十二、十三两天进行。灯会前一天,由“斋公”带领灯班和耍龙舞狮的队伍举行接灯神仪式,迎请灯神吉利,抱公鸡为龙狮行点光礼,说祝词。仪式后,灯班跟随“斋公”边舞边唱将灯神迎回灯坛,供奉灯神牌位,直到谢灯。

        三、玩灯。接灯仪式后,就可进行玩灯,有贺灯和团场灯。贺灯俗称“门户灯”,由花灯队到各家各户报喜,向主人送祝福语,庆贺新春纳福,一年平安;团场灯在过街灯行进中由“大脚婆”或“小七姑娘”围成一圈,边唱边舞。

        四、谢灯。闹完正月十五、十六的元宵灯(庙)会之后,正月十七日晚进行谢灯、送灯神仪式。由斋公抱着灯神牌位带队朝接灯神的地方行进,大家边唱边跳,耍着灯直到接灯神处,全体人员面对灯神牌位下跪,烧香祭拜,报吉利,总结本年玩灯的情况,祈求灯神给予一年的保佑。

        弥渡花灯戏是以汉族为主体兼融各民族风格特色的表演艺术,承载了悠久的民间社祭文化,集祭祀活动、艺术展演和巡游为一体,流传广泛,群众性强,已成为弥渡地区各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弥渡花灯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