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视野-保护经验

淡谈“哈尼哈吧”的保护与传承

来源:元阳县文化体育局 日期:2011-07-26

    “哈尼哈吧”哈尼语意为哈尼古歌,它历史悠久,世代流传,是哈尼族传承先祖文化的一种说唱形式,是哈尼族社会生活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民间歌谣,是有别于哈尼族山歌、情歌、儿歌等种类的庄重、典雅的一种古老歌唱调式。“哈尼哈吧”涉及哈尼族古代社会的生产劳动、宗教祭典、人文规范、伦理道德、婚嫁丧葬、吃穿住行、文学艺术等,是世世代代以梯田农耕生产生活为核心的哈尼人教化风俗、规范人生的“百科全书”。“哈尼哈吧”于2008年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哈尼哈吧”濒危现状
    哈尼族先民氐羌部落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迁徙历程,从遥远的西北逐步迁徙到滇南哀牢山区和无量山区的广阔地带,开始了山地农耕生活,通过上千年几十代人的艰难开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梯田农耕文化奇观,完成了从游牧民族到山地农耕民族的大转变。
    哈尼族历史上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但其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农耕生产生活中,哈尼先民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关于对自然山水、动植物、生产生活技能和经验,创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各种风俗礼仪、典章制度、民间生产知识体系。将这些经验总结、规矩礼仪提炼为庄重、典雅的古歌,在各种重大节庆活动中一代又一代地进行传唱,形成了独特、有序的哈尼族文化,这就是“哈尼哈吧”。
    “哈尼哈吧”是哈尼人民记住历史、传播知识文化的主要方式和载体,有哈尼族的地方就有“哈尼哈吧”,每个哈尼村寨里的 “哈尼哈吧”歌手少则有1-2人,多则5-8人,年龄都集中在50岁以上老年人。“哈尼哈吧”源远流长,主要在红河州元阳、绿春、红河、金平、建水、石屏及国外泰国、缅甸、老挝哈尼族聚居地区流传。但是由于“哈尼哈吧”内容广博,演唱技巧难度相对较高,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步伐的袭卷,大批年轻人外出误工,没空学也不愿意学,外来文化又严重冲击着哈尼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哈尼文化生存的社会环境较为艰难;现有的“哈尼哈吧”传承人为数不多,年龄偏大,学徒生源匮乏,传承力不从心,已收集的传承人,如:朱小和,哈呢族,71岁,攀枝花乡硐浦村;白志清,彝族,60岁,攀枝花乡保山寨;马未斗,哈尼族,69岁,沙拉托乡阿嘎村;车正兴,哈尼族,79岁,马街乡丫多村;车窝书,哈尼族,61岁,马街乡丫多村;普光争,哈尼族,55岁,逢春岭乡坝思猛多村;张文生,哈尼族,79岁,胜村乡赛马典;罗依保,哈尼族,69岁,嘎娘乡嘎娘上寨;陈永信,哈尼族,64岁,黄草岭猛懂;白光明,哈尼族,66岁,新街镇新广坪;钱兰则,哈尼族,65岁,黄草岭河顺村。“哈尼哈吧”点多面广,收集保护传承的专业人才匮乏,经费不足,缺乏系统的、连续的研究。“哈尼哈吧”这一古老、生动的农耕文化传承方式逐渐面临消亡。
    二、“哈尼哈吧”保护现状
    根据《红河州财政局  红河州文化局关于下达2010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通知》精神(红财教〔2010〕177号),每年将有“哈尼哈吧”收集保护传承专项经费40万元,连续5年。至2011年起,元阳县大力开展“哈尼哈吧”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工作。
    (一)制定了“哈尼哈吧”实施方案。制定详细了《元阳县民族民族文化资源“哈尼哈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领导小组、保护措施、资金保障、经费预算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计划,指明了“哈尼哈吧”项目保护计划及措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文化体育局局长担任, 副组长由分管非物质文化遗产副局长担任,非遗中心相关人员为成员,对工作任务作了分解,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强了对“哈尼哈吧”的组织领导及保护力度。
    (二)收集整理“哈尼哈吧”资源。一是对《窝果策尼果》、《哈尼阿培聪坡坡》、《十二奴局》、《木地米地》等相关“哈尼哈吧”系列书籍进行收集;二是对“哈尼哈吧”有关传承活动照片进行收集,做好相关痕迹记录,全面展示“哈尼哈吧” 传承保护成果;三是结合“哈尼哈吧”的特点,组织懂“哈尼哈吧”文化的专业人员深入到哈尼族民风习俗较为深厚的哈尼村寨,采取文本、录音、摄像等形式全面调查“哈尼哈吧”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渊源以及分布、流传现状、传承人、传承内容、传承方式、发展技巧及其价值等基本内容,较完整地收集整理了“哈尼哈吧”民族文化资源。共深入14个乡镇,42个哈尼村寨,采访了“哈尼哈吧”歌手122人,收集录音86小时,收集影像资料45分×50碟=2250小时,照片856张,书籍28册,撰写手稿122份,制作光碟2盘。
    (三)建立“哈尼哈吧”传承基站。对“哈尼哈吧”传承保护采取“突出重点,分片保护”的原则,投入5.8万元在哈尼文化浓郁的箐口村建立了“哈尼哈吧”传承中心,把哈尼族的生活产景及生产产景以实物、图片等形式在传承中心进行展示,并定期开展传承活动及举办“哈尼哈吧”研讨会,让世人了解古老神秘、博大精深的哈尼文化,在2011年6月11日文化遗产日期间,在传承中心召集了朱小和、李正林、马建昌、卢文学等“哈尼哈吧”传承人30人参加了元阳县文化遗产日活动,开展了“哈尼哈吧”传承活动,并对“哈尼哈吧”进行了研讨。投入6万元在牛角寨乡果统村、攀枝花乡洞浦村、小新街乡嘎妈村、俄扎乡哈播村建立了四个“哈尼哈吧”传承点,在四个传承点开展收徒弟及传习(教学)活动,每个传承点培养了基本掌握“哈尼哈吧”演唱技巧的传承人2人,对“哈尼哈吧”进行有效传承保护。
    (四)扶持“哈尼哈吧”传承人。元阳县就“哈尼哈吧”传承人进行全面普查确认,落实了“哈尼哈吧”传承人生活补助,支持传承人正常有序地开展收徒传承活动。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哈吧”代表性传承人朱小和颁发了传承人荣誉证书,落实了每年享受8000元的国家级传承经费补助;对2名州级和4名县级“哈尼哈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落实了每年每人1000元的传承补助经费。
    三、“哈尼哈吧”保护措施
    (一)静态保护
    1、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哈尼哈吧”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渊源以及分布、流传现状、传承人、传承内容、传承方式、发展技巧及其价值等全部状况。
    2、进一步将“哈尼哈吧”目前已收集、抢救、整理、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收集、归类、整理、存档。
    3、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联系,做好“哈尼哈吧”文化的收集、抢救、整理、研究,并把研究成果编撰成文本出版。
    (二)动态保护
    1、成立“哈尼哈吧”研究协会,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2、建立“哈尼哈吧”重点保护区域,对全县的“哈尼哈吧”传承人实施重点保护。
    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传承基站,做好“哈尼哈吧”的传承工作,不断培养年轻的“哈尼哈吧”传承人。
    4、通过电视、书籍、广播等宣传媒体手段,大力宣传推广“哈尼哈吧”文化。

文章:卢晓武(元阳县文化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