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第一期)
曲靖:省级传承人李世玮 洞经音乐
20世纪80年代洞经音乐大力发展之际,社会上的中青年群体凭借着对古乐的好奇和喜爱,热衷于接受古乐、传承古乐,坚持三十年从不间断。斗转星移,坚持了30多年不间断的大批传承人如今相继过世,当年风华正茂的中青年人,现在都已年满花甲,年近古稀。传承人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若不培养中、青少年不重,保护措施如果不力,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讲面临再度失传,即将产生“人亡艺绝”的悲剧。著名的《广陵散》已经成了绝响,这样的憾事该不会发生在曲靖洞经音乐上吧!
玉溪:国家级传承人公孙馨 通海高台
通海高台是流传在通海汉族中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通海高台与广东、福建的“飘色”和山西等地的“抬阁”有一定的渊源联系,但是通海高台在艺术形式、风格和内容上有自己的特点。成为国家级传人以后,我常常鼓励本村有艺术修养的年轻人学习高台设计装裱艺术,带出了一批徒弟,其中公孙辉、杨丽琼已经是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我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为我们搭建宣传展示平台,给我们宣传展演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通海高台。也希望各位专家能到通海指导通海高台的抢救保护工作,到通海传经送宝。
西双版纳:国家级传承人玉光 傣族章哈
章哈是傣族民间最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傣家人历来视章哈歌手为最有知识的人,将我们比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盐巴”和“芳香四溢的鲜花”。随着老一辈歌手年高、故去和各种外来艺术、娱乐形式的冲击,傣族民间听章哈的风俗已远不及以往,知名章哈歌手日渐稀少,一些长篇歌唱内容也逐渐失传。作为傣族章哈国家级传承人,我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对章哈艺术的传承与保护。2015年3月起,我每周都到允景洪小学给孩子们上课。通过一个学期的教授,“小章哈”们不仅能够开口演唱,而且对章哈有了一定的认识。看到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我真的很欣慰。他们让我充满能量,充满希望,更加坚定了我传授“傣族章哈”的决心。
文山:省级传承人梁慧兰 壮族、彝族铜鼓舞
在古老的年代,铜鼓舞“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现在时代不同了。我是爱好跳舞的人,我跟我的哥哥学习跳铜鼓舞,并跟他商量,设计了铜鼓舞的队形,跳出了我们自己的味道。现在,会跳铜鼓舞的老人已经跳不动了,他们已经把技艺传给了我们。我自从被评为传承人以后,得到了大家对我的支持、鼓励和肯定。村里的很多人很热情,逢年过节,或者我有空的时候,我都会教他们跳舞。现在我们村寨有120多人会跳铜鼓舞,能把十二个动作跳得很“美满”。
昭通:省级传承人许明富 昭通清拳
邹家拳的弟子们历经千辛万苦,代代相传,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武术事业的重要力量。作为邹家拳的第三代传承人的我,经过几十年传承与研习、挖掘、整理,最终以圆满的形式,将中华武术的瑰宝——邹家拳及相关功法、器械奉献于世人。我教了一批邹家拳的弟子,要练邹家拳,必须先修德,先背武训:“习武先习徳,尊师要真诚。同仁要互敬,强身不逞能。基础是根本,勤学贵在恒。练功用心悟,实战稳准狠。发扬靠同门,传承精气神”。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决心对邹家拳继续深层次研究,从理论上、技术上再上新台阶,不辜负各级各部门对我们的厚爱。
红河:国家级传承人后宝云 彝族海菜腔
说起传承工作,在基层是很困难的,要听很多的风言风语。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知道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我们海菜腔烟盒舞在2005年到美国的七个州的大中小学交流表演,美国观众看了表演后,说,你们中国在我们这里的演出很多,但是,像你们这样歌真、舞真、服装真、语言真、人真“五真”的表演真的很少见。我们受到了很高的评价。我教了很多学生,一批又一批。教了以后,有的出外打工,有的去上中专,上大学,要重新教。我们在不断更换学员,更换我们的传承人。我建议各级领导给我们搭建更好的平台,使我们的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奔头。
昆明:省级传承人汪美珠 滇剧
要成为一名好的戏曲演员,正如人们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除了一些恩师的教导,主要靠自己的艰苦努力。台上表演的唱念做打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而练就好的基本功,需要吃苦耐劳、苦练、失败、坚持。在一些传统剧目中,由于老艺人的文化水平有限,没有留下文字上的记录,我们重演时,要靠自己多年的知识积累。这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传统戏曲不景气,观众减少,而滇剧是具有近300年的历史,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文化遗产,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绝不能让它自生自灭。我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感到非常光荣,更感到任重而道远。我一定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普洱:省级传承人李石开 拉祜族芦笙舞
我们老达保寨的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我们从小就爱唱爱跳。我们澜沧县有6个传承人。我曾经到20个山寨教学生。白天教“芦笙舞”,晚上教“根古”、“牡帕密帕”。现在,我们老达保寨的人唱歌已经唱到香港、唱到日本、唱到中央电视台。我们唱的《快乐拉祜》你们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我们拉祜族的歌。这些在以前我是根本想不到的。今天我们国家政策好,我们云南省文化厅、文化单位非常好,今天我们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真是太棒了。
交流发言(第二期)
怒江:国家级传承人李学华 傈僳族民歌
我们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我从小就在长辈的影响下迷上了傈僳族民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年年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的欢乐幸福时刻激励着我,鼓舞着我,迫使我下决心用“摆时”、“目刮”和“起奔”来发扬民间文化。我把“摆时”经常挂在嘴上,想唱什么就唱什么,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越唱越想唱,越唱越有劲,不唱心里就感觉不自在。我作为一名国家级传承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有决心和信心做好传承工作。一手抓传承工作,一手抓生产,丰收粮食堆满仓,让我们勤劳致富奔小康!
保山:国家级传承人陶美元 苗族服饰
我们苗族刺绣主要是十字绣,还有平绣、挑绣等好几种绣法。每一个苗族姑娘都要绣这么一套衣服。因为这个服装是陪伴我们苗族姑娘一生的。不管走到哪里,都要陪伴在我们身上,所以是离不开的。它还代表了我们苗族老一辈的历史。过去苗族同胞受到了敌人的追杀,他们艰难困苦地走过了长江、黄河,走过了千山万水,后来走到了云南,他们还是没有居住的地方,他们跑到山上居住。后来解放了,苗族同胞才安心乐意地居住起来,过着平静的生活。苗族就把历史刺绣在服装上,它代表着我们苗族经历过的艰苦的岁月,代表很多历史。
德宏:国家级传承人金星明 傣剧
我自幼爱好傣剧,16岁进入傣剧团,两年后就学成了。傣剧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傣族群众喜爱,所以一代一代保护、传承、弘扬、发展至今。多年来,傣剧曾到缅甸、日本,以及东欧、中欧的许多国家演出,受到外国友人的好评。为了保护傣剧一百多年来的基业,我作为国家级传承人,就是要保护好这个项目。首先是每年都举办傣文夜校班。因为要传承就要懂文化,不懂文化是没有办法传承的。我还到各乡村培训业余团队。今后我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迪庆:省级传承人李碧清 阿尺木刮
我们傈僳族的阿尺木刮,“阿尺”是“山羊”的意思,“木刮”是“歌”的意思。我们唱的和跳的,完全模仿山羊。唱的时候必须要有颤音,跳的也模仿山羊——“山羊大跳”、“山羊吃草”、“山羊打滚”都是模仿山羊。我们各个民族唱的、跳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唱法不同,跳法不同。对于各个民族来说,我们的唱法、跳法,都是有生命的。一首歌里有生命,跳一个舞蹈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唱阿尺木刮也是一样,没有生命是唱不了跳不了的。
丽江:省级传承人和凛毅 纳西族白沙细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其精粹不管何时何地都与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连结在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承人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传承人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技艺和技术,多种无形的技艺技巧仅仅存在于他们身上,并且多半传承人的年龄都已老龄化。如果一旦老人离世,他们身上所承载的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很可能随之消亡。因此,解决传承人的问题乃是当务之急,并且是重中之重。传承人应该更加年轻化,因为年轻传承人更有生命力,也更有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临沧:省级传承人杨天龙 彝族(香堂人)打歌
真心感恩,快乐传承。我感恩家乡云县彝族香堂人历代先人的创造和给予,感恩恒春之都——临沧各界朋友的厚爱和知识,感恩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任重而道远,我要继续虚心学习,研究传承方法,总结传承经验,做好传承人应该做的事。我将借鉴各州市老大哥老大姐传承人老师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思路,在彝族香堂人打歌“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的传承上下功夫,将彝族香堂人打歌传承工作落到实处,为云县彝族香堂人打歌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微博之力!
大理:国家级传承人赵丕鼎 白族绕三灵
我们的非遗文化来自民间,就应该让它多接接地气,让它在民间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去到哪儿,大家都会问一个问题,你们这儿有没有WiFi?我在想,等我们的非遗文化真正在民间发展壮大的时候,大家应该会这样问了,你们这儿有没有绕三灵?有没有大本曲?而不是问有没有WiFi。到那时候,我们文化强省的梦想也就实现了。我今年73岁了,直到2008年被命名为国家级传承人,我只想用四个字来表达心情,那就是“苦尽甘来”。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所有喜爱非遗文化的人民群众。现在传承人当中有许多年轻人,我想对他们说:年轻人,你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你们一定要懂得珍惜,让我们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楚雄:省级传承人杨天学 花灯戏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我们每位传承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伴随我们的不会是尽如人意的鲜花和掌声,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无奈和心酸,更为甚之会遇到冷嘲热讽,有些人不理解,认为你搞非遗传承活动是出风头,抢镜头,但不管传承工作的道路上有多少坎坷,有多大的压力我们每位传承人都得去面对,都要去担当,去克服传承工作中一个个困难,去完成我们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去实现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传承文化、守住精神家园这个美好的梦。
弥渡:国家级传承人李彩凤 弥渡民歌
千语万语说一句,党的政策好。没有党的政策好,我们今天这个大家庭从哪里来?千语万语说一句,我们非遗中心的领导好,领导对我们这一群人的关心和关爱,李彩凤这一辈子永远回忆不完。我今天上来,就是要表个态:我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一定要把我的山歌、民歌传下去,要传给几代人。谁愿意听我唱,我都愿意唱给他听。谁愿意跟我学,我都愿意教他唱。态度是明朗的。只要我李彩凤还在,我的山歌、民歌就永远活在云南人的心里。
文字整理:丁晓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 片:马秀娟(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