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演出市场向省外扩展,挑花产品走出国门赚回外汇。黄梅县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利用,变文化资源大县为文化产业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历史文化“活化石”之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梅就搜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编印出了涵盖传统文化的八大本集成,对有的文化形式还作了原生态录音、录像。2006年国务院公布首批“非遗”名录,“黄梅戏”、“黄梅挑花”榜上有名,成为全国唯一有两项入选国家级“非遗”的县市。
老艺人是民间文化传承的载体。黄梅十分关心名老艺人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依。黄梅戏老艺人项雅颂生活困难,县里出资5000余元为他家修整房屋,每月发给180元生活补助。今年春节,县里为17位民间挑花艺人发放荣誉证书,并送去慰问金。
开发利用是对“非遗”最有效的抢救、保护。黄梅做好“非遗”开发利用文章,把“挑花”盘成了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已发展民营挑花公司6家,开发窗帘、壁挂、地毯、画匾等挑花产品十多类500多个品种。今年上半年,全县销售大小挑花产品7000多件,销售额500万元。
黄梅打文化品牌,兴办黄梅戏大酒店等经济实体,投资2000万元建起黄梅戏大剧院。到7月中旬,全县2家专业剧团、100多个戏班子,演出足迹遍布省内外70多个县市,上半年创演出收入150余万元。县文化部门将一批优秀黄梅戏剧目制作成VCD公开发行,既宣传推介了黄梅,又获得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