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都不会变。乡村是城里人心灵诗意栖息的精神麦田,也是滋养非遗的根脉和土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多年的人,我也一直在思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遗该做什么?
宣传鼓动,形成共识
首先,科学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
其次,要研究文化、非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地位。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即“五位一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都活起来。像珍惜眼睛、珍惜生命那样珍惜文化遗产。文化是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美丽中国从美丽乡村开始,美丽乡村从美丽非遗开始。要有美丽山川,还要有美丽民居、美丽乡愁。没有文化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乡村振兴,文化引领,非遗先行。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文化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终成果体现。
最后,宣传文化的重要性。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对于文化的表达,要不断宣传,反复宣传,才能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共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只有思想到位,才有行动的自觉。
摸清家底,盘活存量要做一件基础的工作,即进一步摸清家底,发掘乡村文化资源,使每个村都尽量做到“八个一”:
一个生动、精彩、让人印象深刻的民间故事;
一个可以展示乡村风采的非遗表演项目;
一项传统手工技艺;
一个具有特色的传统节庆;
一种让人难忘的传统风味小吃;
一位让人听过会有点感动或感触的历史人物;
一段体现传统价值观的族规家训;
一处体现乡村历史的遗址遗迹。
这“八个一”是对所有村的要求。每个村都能够尽量做到“八个一”,就会挖掘出乡村的历史、文脉、个性和特色,也留住乡村的乡愁和风情,盘活各类资源,让“乡村振兴”底气更足。
在摸清历史文化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找准问题,明确方向,制定规划,加强措施。在规划中,“差异化”是核心词。规划解决的是顶层设计,具体还得看落实。
发掘优势,一村一品找到村里最大的优势,走自己的路。我国广袤大地地理风貌千差万别,资源禀赋各有千秋,所以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不能千村一面,要有个性、有特色。与众不同,就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未来发展最大的潜能。
非遗要重点抓“一村一品”,一招鲜,吃遍天。东挖挖西挖挖,挖井多处,不如精准发力,深挖一处,定有甘泉涌出。“一村一品”这个项目怎么选?笔者以为要“高大上”。
高,一是指能够成为更高级别项目,成为市一级、省一级甚至国家级非遗项目;二是指要高点站位找优势,比如桐庐剪纸,以前什么都剪,没有风格,淹没在全国众多剪纸艺术中,后来凸显山水风光,风光剪纸成为品牌,在全国独树一帜。
大,是指规模做大,体量做大,产值做大,影响做大。
上,是上档次、上水平,有名堂、有品牌,让百姓觉得好看、好吃、好玩,让人有幸福感、获得感。
总结起来,应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好,人好我更好”的原则。
保护传承,留住乡愁“一村一品”,可以先参照国家级非遗项目、省级非遗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抓好保护传承。“八个一”保护措施,是指每个项目都要有“一个保护方案、一个专家指导组、一个工作班子、一个传承基地、一个展示平台、一套完备档案、一册普及读本、一项配套政策”。一项一策,分类指导,加强管理,确保非遗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那么,怎样凸显“一村一品”,要注意三点。
一要有基地,留住乡愁。非遗传承基地,要有机构、有人才、有场所、有内容、有经费,务实做实。
二要抓非遗传承人群,或者非遗保护志愿者群体。要组织起来,譬如合村绣花鞋合作社、岭根草编合作社、张三寨七七会理事会。
三要有活动展示的平台。如庆元乡村村晚、江山村歌、泰顺百家宴、衢州柯城立春祭、开化草龙会等,一年一度,延续传统,留住乡愁。
融合发展,打造品牌打造品牌,重点和产业、旅游、互联网三结合。
第一,非遗产业要做大,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让非遗成为乡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拉动内需促发展的重要途径,让非遗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桐庐县合村大力探索绣花鞋产业发展之路,设立研发中心,建设专题非遗展馆,还在昭德水街打造合村绣花鞋布鞋设计、线上线下展示销售、旅游体验集于一体的非遗一条街。
第二,要强化特色,融入旅游。旅游是内容产业,旅游也是以“特”制胜的产业,要强化风格,把特色进一步彰显出来。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切伟大的文学都可以分为两个故事:一个人在去旅行的途中,或一个陌生人来到某个小镇。” 旅游要有体验、有故事,而非遗包含了丰富的故事。中国人喜欢听故事,外国人也是。
第三,运用互联网宣传。浙江金华举行的“海外名校学子走进古村落”活动,从195个传统村落中遴选出琐园、寺平2个村,制作了宣传视频,在全球著名视频网站发布。两个村半年前还藏在深山人未知,现在声名鹊起,吸引众多游客。运用互联网宣传,线下要有内容,网上要有窗口,掌上要有表达。
非遗铸魂,引领振兴非遗的保护传承、产业发展、旅游体验,还有线上掌上宣传,都能大力助推乡村振兴,但除此以外,非遗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或者说最本质的特点,是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实施起来有三点。
一是“美丽非遗进礼堂”,非遗基地、非遗传人、非遗演出、非遗展览、非遗展馆、经典祖训、人生礼俗、非遗信息化八进礼堂,发挥文化礼堂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等功能。
二是“美丽非遗赶大集”,非遗不单是在农村赶大集,还要赶城里的大集,参加各种非遗博览会、非遗节庆、非遗活动。
三是“美丽非遗上舞台”,上乡村小舞台,也要进城上大舞台,还要有志气、有信心上央视舞台,上国际舞台,宣传展示乡土文化新风貌,展示新时代中国农民的新风采。
非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还是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它背后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华,蕴藏着民族精神。民间故事、传统戏剧、民俗等蕴含着忠孝节悌、礼义廉耻,是传统价值观,也与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借势借力,共享共赢好风凭借力。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中央各部委以及各地将会密集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作为非遗保护工作者,要密切关注、认真领悟、积极争取、正确运用。
乡村振兴中的非遗保护工作,县乡文化干部当仁不让。但是,一个县就几位非遗干部,一个乡镇就几个文化干事,一块铁打不了几颗钉,要靠大家。
各地大力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配置了文化礼堂专管员。譬如温州市为农村文化礼堂配置建立了“八大员”,包括时政宣讲员、文体辅导员等。目前,活跃在当地的文化礼堂“八大员”已经达2472人,是当地非遗保护的有生力量。
作者:王淼
来源:中国文化报
图片:云南省非遗中心
编辑:王海(云南省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