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用本民族的乐器——“其奔”伴奏歌唱,边唱边跳,所唱之调称“其奔木刮”。因其使用的伴奏乐器类似汉族的小三弦,因此也有称为三弦调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其奔木刮主要流传于泸水县。其奔木刮的内容十分丰富,大都为傈僳人 ...
石屏彝族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彝族村寨。彝族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形成了山区和坝区两种风格的多种流派,舞蹈套路多达220套,目前已搜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杂弦55套。坝区风格主要突出 ...
西畴彝族葫芦笙舞主要流传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曼竜村。曼竜村为彝族花倮人聚居的村落,花倮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5.7%。花倮人的葫芦笙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以“S”形前后曲动的典型舞姿而独树一帜,保留着古代葫芦笙舞的韵律。彝族花倮 ...
维西叶枝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意为“山羊的歌舞”或“学山羊叫的歌调”,流传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的同乐、新乐一带,是当地传统的自娱性传统歌舞。历史上维西傈僳族因交通闭塞,少与外地往来,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的生产状态。山羊是家家必养 ...
孔雀舞是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耿马、孟连、景谷、沧源等州县傣族聚居区,其中以瑞丽市的孔雀舞最有代表性。傣族把孔雀舞称为“嘎洛勇”。在傣族心目中,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和幸福的“ ...
铜鼓舞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群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蹈种类之一。它广泛分布于广南、麻栗坡、富宁、西畴、马关、邱北等县的壮族、彝族村寨,而以广南县壮族、彝族和麻栗坡县新寨乡及富宁县木央乡几个彝族白倮支系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铜鼓 ...
沧源佤族木鼓舞分布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单甲、糯良、勐来、勐角、班洪等乡镇,村村寨寨都有自己的木鼓歌舞场。现沧源县有大、中、小型木鼓700多只,能跳木鼓舞、唱木鼓歌的人很多。佤族各村寨都有一批艺人了解木鼓舞祭祀全过程并能演唱佤族拉木鼓 ...
迪庆藏族锅庄舞,藏语称为“果卓”,意为“圆圈舞”,广泛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民间,是藏民喜爱的民间自娱性舞蹈。迪庆藏族锅庄舞以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小中甸镇最具代表性。德钦奔子栏锅庄曲调分“吆”(长调)、“卓金”(唱调缓慢、舞 ...
傣剧是云南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市县及保山市部分地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奘房佛经讲唱形式,后吸收滇剧等技艺逐步形成。傣剧传统剧目主要源自傣族民间故事、叙 ...
玉溪花灯是云南花灯中最有影响的地域性支派之一,主要流传于今玉溪市红塔区。玉溪花灯按形成时间分为“老灯”和“新灯”。“老灯”是明清以来逐步形成的传统花灯,源于民间“社火”中的小调演唱、歌舞表演,清末发展为包含小曲、花灯歌舞、花灯小戏等多种表演 ...